Jason达1年前
傅说本无姓或氏,依武丁诏书,赐姓傅,中国古代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他作为商代宰相,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被尊称为“圣人”。而这位颇具传奇色彩、奴隶出身的宰相,当年就隐居在如今的林州市的王相岩(今山西平陆东)。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儿子武丁即位,成为商朝第22位国君。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亲小乙的时候,殷商已经很是衰弱。商王武丁是一位胸怀远大,有志励精图治的帝王。武丁即位后,想重振殷商,但贵族中找不到理想的贤臣辅佐,成天闷闷不乐,一言不发。即位以后,武丁三年没有理政,国事全由家宰管理,他从旁观察,思索复兴殷商的方略。朝中大臣以为他在居丧期间,过度悲伤,也不敢过问。 其实武丁想起用好朋友傅说,认为他是个治国良才。但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贵贱等级分明,要把一名奴隶破格提拔为相势必会遭到朝野反对。因此武丁十分苦恼,不愿说话,后来通过以梦求贤才最终得以相见。经过三年的苦思冥想,武丁谋划出了一条妙计。武丁利用人们信奉天命的心理,采取了“上天托梦,天赐圣人”的办法来选贤任能。晚上睡觉时,武丁突然放声大笑起来,仆臣听到笑声,趋前询问。武丁说:“我们商朝有希望了!我梦见先王,他给我推荐了一位大圣人,名叫傅说,说这人定能辅佐我治理好国家。商王朝就会兴盛。”说完,武丁将梦中的圣人形象画在了一块木板上,然后下令文武百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此人。大家高兴地把傅说带回了王宫,武丁见到当年的好朋友傅说,喜出望外。傅说辅佐武丁期间,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说命》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其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名句,为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说命》上中下三篇,上篇叙述傅说初见武丁的过程及劝武丁虚心纳谏的言论;中篇为傅说向武丁陈述治国方略,其中有传颂不绝的名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下篇为君臣共勉之辞。由于傅说对商王朝做出的贡献,商朝的百姓在他死后为他建造了祠庙,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傅说的崇敬。#泉州文旅#泉州古城#海丝泉州#闽南文化#泉州深度游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4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0
你也有自卑过吗?自卑怎么来的。都说寒门、 寒门,我们家不算,我们家甚至没有门,过年了,得贴对联,闽南有很大门上写着,比如姓刘的“彭城传芳”颜姓是“鲁国传芳”“下邳衍派”“江州衍派”等等代表祖上荣光,你从哪里来,我家真的没有大门,对联都不知道往哪贴, 就像我老北是上门的,我小时候疑惑,怎么别人家小伙伴,有外公,舅舅,我家没有,说到这,所有上门女婿的探讨一下,早些年,在农村,抛开感情问题,女方招女婿的一般是没儿子, 给人上门的男方,要么家庭条件不好,没钱,没房子,自身财力能力问题,总之是讨不到媳妇,万不得已才去的,就算不受歧视,可是自己像个考不到分数的差生一样,脆弱又敏感,自卑,会认为别人瞧不起他!而我家,不单是我老北这一辈上门,我老北的老北,从伦理关系上,那是我爷爷也是上门的,按理说,我老北自卑得加倍了! 可是不!他年轻的时候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也从不给我们灌输自己是弱者的自卑情绪,但苦于家庭问庭,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多子,饥荒” 他也折腾,要出门做生意,搞经济,孩子累赘,能力施展不开! 生三个不够,要生四个孩子,是想哪天跟我妈离婚时,要分走两个,按理说有这个打算,对待孩子可能会偏心,他倒没有!我妈是笑话他带走了养不活,叫“饲不饱”,以地为生的年代,家里啥都没有,薄田就几分, 反倒是我妈,觉得女儿长大了嫁人,是别人的,不用上多少学,不要投入,传统重男轻女,对于子女的婚姻,由于山村里,歹所在,土房子,一下雨就雾蒙蒙,没经济,个头小,矮!潜意识里一步步降低你的期望值,担心我们娶不到老婆,尤其是我瘦小的弟弟,身高150能找个传宗接代的就好了! 我妈这种“抓阄式”的不挑,碰到啥是啥,其实是非常草率的,以为是“薛平贵王宝钏”抛绣球, 榜下捉婿是有前提的 重男轻女的思想不配拥有#茶阿哥 #闽南话#老妈的婚姻观#自卑与超越
00:00 / 1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