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给高三保定摸底考试后学生的一封信:难,是成长的开始 此刻,你们或许刚合上笔盖,或许正盯着试卷上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题目发呆,又或许因为某道大题的丢分而悄悄叹气——第一次摸底考试的“下马威”,确实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我想先对你们说:难,太正常了;难,更是好事。 你们刚刚站上高三的起跑线,这场考试不是终点,而是一面镜子——它照见的不是“我考砸了”的沮丧,而是“我还有哪些潜力没被唤醒”的清醒;它提醒的不是“我不如别人”的焦虑,而是“我该从哪里开始扎根”的方向。 首先,难,是因为它在“暴露真实”。 这是你们高中三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真模拟”:知识点不再零散地出现在课本里,而是像高考一样被编织成网;题目不再温柔地铺台阶,而是直接把“综合运用”“灵活变通”的要求摆上台面。那些让你卡壳的函数与导数、那些读了两遍还没理清头绪的阅读文本、那些看似熟悉却总差一步的实验设计……恰恰说明,过去的知识可能还停留在“记得”,还没真正“会用”。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摸底考的意义,就是赶在高考前,把“薄弱点”从暗处拽到明处,让你有时间去补、去练、去夯实。 其次,难,是因为它在“筛选韧性”。 高三是一场长跑,而第一次摸底考就像起跑后的第一个小坡。有人被坡度吓住,有人却把它当成“热身”。那些让你皱眉的难题,本质上是在训练一种能力——当遇到超出预期的挑战时,是慌乱放弃,还是冷静拆解?是抱怨“这题出偏了”,还是思考“这道题考的是哪个核心考点的延伸”?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不舒服”的时刻。 今天你在考场上咬着牙多写了一步推导,明天在高考考场上就可能多抢回一分;今天你为了一道错题翻遍笔记找思路,明天你就会多一份“我能搞定”的底气。 更重要的是,难,是因为它在“孕育希望”。 我看过太多学生的故事:有人第一次月考数学只考了80分,却在高三下学期稳稳冲上130;有人模考时作文总跑题,后来通过每天分析一篇范文,最终写出满分议论文。所有“后来居上”的奇迹,都始于“承认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行动。 这次的难题,就是你们接下 200 多天里要逐个攻克的“小目标”——今天错过的知识点,明天就能变成笔记上的重点;今天没答完整的答题步骤,下周就能在练习中写得严谨规范。 同学们,我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高三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成绩,而是“跌倒后还能笑着爬起来”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