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小西2周前
本分析仅供参考,投资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建议优先考虑自有资金配置,审慎使用杠杆: 一、货币贬值压力凸显 截至2025年9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突破335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达120万亿元。受此影响: - 国有大行5年期存款利率仅1.30%,实际利率为-1.2%(CPI同比+2.5%) - 低风险理财收益约1.5%,仍跑输通胀 - 2024年A股投资者中位数收益为-8.7%,黄金年化收益3.1%但处于历史高位 二、核心城市房产投资价值 在资产荒背景下,一二线城市核心区房产仍具配置价值,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 (一)宏观指标 1. 租金回报率:需超过5年期存款利率(当前2.08%>1.30%) 2. 库存去化周期:小于10个月(当前重点城市22个月,政策推动下将加速去化) 3. 人口净流入:优先选择年均流入超10万的城市(如深圳、上海) (二)房产品质指标 4. 房价收入比:小于10倍(国际警戒线6倍,当前深圳48.5倍存在修复空间) 5. 房龄结构:20年内次新房(避免老破小) 6. 地段价值:城市核心区或产业高地(如深圳前海、上海浦东) 7. 配套成熟度:步行15分钟内覆盖优质教育、医疗、商业资源 8. 建筑品质:20层以下低密社区,南北通透户型(进深≤12米) 9. 装修状态:近5年精装交付(节省装修成本)#上热门话题🔥🔥🔥 #强烈推荐 #热点 #原创作品 #房产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麦肯锡报告:《失衡:增长、财富和债务的下一步是什么?》 1. 报告中提到的“纸面财富”占财富增长的36%,这对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决策(比如买房、买股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区分“价值”和“泡沫”? 2. 美国能够长期维持巨额贸易逆差和债务,其核心原因是什么?这种模式的极限在哪里,普通人能看到哪些预警信号? 3. 报告为中国开出的“增加消费”的药方,具体实施起来会遇到哪些深层次的障碍?仅仅提高收入就足够了吗? 4. 欧洲被诊断为“趋向长期停滞”,作为一个富裕且成熟的经济体,它为何会失去增长的动力?这对其他发达经济体有何借鉴意义? 5. 报告将“生产率加速”视为唯一的理想未来,但技术革命(如AI)在提升生产率的同时,是否也会加剧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我们该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 6. 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情景中,为什么全社会会集体选择“去杠杆”,导致需求螺旋式下降?这其中是否存在某种“合成谬误”? 7.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但几十年来这种失衡似乎一直在持续。那么,这一次我们面临的“失衡”和以往有何本质不同?为什么报告认为现在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8.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以应对报告中提到的四种未来不确定性? 9. 报告提出的美、欧、中“再平衡”方案,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国家间的博弈会如何影响最终的经济走向? 10. 如果全球最终未能实现“生产率加速”,而是陷入了其他三种情景的混合状态,世界将会是怎样一幅图景?对国际秩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会有何长期影响? 该研究报告概述了全球经济处于失衡状态,其中财富、债务和跨境负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作为基础的生产性产出。它提出并建模了四种未来情景——生产力加速、持续通胀、回到过去时代(长期停滞)和资产负债表重置——以评估它们对美国、欧洲和中国这三大经济体的财富和增长的影响。报告强调,生产力加速是唯一能带来可持续增长和财富,同时恢复经济平衡的理想结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采取特定措施,例如美国需要增加储蓄、欧洲需要增加投资、而中国则需要扩大消费。
00:00 / 18: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