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不只听个响 《命运交响曲》和弦色彩🌈全解读 (贝多芬 – 《c小调第五交响曲》Op. 67) 🔴《命运交响曲》起源是贝多芬在开头的主题写了“命运之神在敲门” 🔴四个音的“命运”动机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全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 🔴随着命运动机的不断发展、与在不同声部的重复出现,和声也逐渐丰富起来,通过增加和弦外音、转位和弦等手法,使音响更加立体、丰富 🔴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关系大调+连奏的旋律使音响变柔和、抒情,营造出温暖、安宁的氛围 🔴加上各种和弦代表的音响色彩: ✍主和弦 - 也叫1级和弦,主功能,提供稳定的音响 ✍属七和弦 - 也叫5级和弦,属功能,悬念的、具张力的音响,多进行至主和弦(即1级和弦)作和声解决 ✍主和弦 - 稳定的音响,属-主的和声进行,建立并巩固调性 ✍(第1-19小节,一直是“主-属-主”的和声进行,建立悲剧音乐情绪的基调) ✍重属意大利增六和弦 - 可理解为“带变音的下属和弦”,表达尖锐、戏剧性的情绪,多用在属和弦(即5级和弦)之前,增六度和声音程解决至纯八度 ✍属和弦 - 作为增六和弦的解决,预示调性回归,给予听众到主和弦的期待 ✍下中和弦 - 也叫6级和弦,主/下属功能,有着深沉的听感,(5级和弦本应解决到1级,但以相同功能的6级作替代,营造了deceptive resolution“伪解决”的效果) ✍下属和弦 - 也叫4级和弦,下属功能,有着悬空、浮动的听感 ✍导七和弦 - 也叫7级和弦,属功能,极不稳定的和弦结构与音响,有着不知道何去何从、纠结的听感 ✍属七和弦 - 悬念的、紧张的音响 ✍主和弦 - 稳定的音响,建立并巩固调性 ✍上主和弦 - 与下属和弦音响类似,但减三和弦的结构使音响多了点不确定,漂浮中带神秘 ✍导七和弦 - 不稳定的和弦结构与音响,不知道何去何从的听感 ✍主和弦 + 九度延留音 - 延留音让本应稳定的主和弦产生新的音响、色彩和紧张度 ✍主和弦 - 回归(短暂的)稳定 ✍副属七和弦 - IV级的离调和弦,有着解决至4级和弦的强烈倾向 ✍下属和弦第二转位 - 跟下属和弦原位不一样,由于第二转位和弦音响更不稳定,有着强烈解决至主和弦原位的倾向 #贝多芬 #古典音乐 #乐理 #和声曲式 #音乐教学 #和弦 #编曲 #音乐欣赏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4
00:00 / 09: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89
爱乐之声10月前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第八交响曲》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虽然标注是"活泼的快板",但通常演奏到急板的地步。曲式为奏鸣回旋曲式,开头的材料再现了三次:发展部开头、再现部开头,以及尾声一半处。定音鼓在此乐章内有八度的演奏,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寻常的。与第一乐章类似,该乐章中的第二主题在呈示部中处于错误的调性(属调),直到再现部中才回归到主调。 第四乐章尾声中,定音鼓将弦乐部的旋律"敲击"下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贝多芬在此乐章中更加强调了对比性,许多乐句都十分出乎意料,使得柏辽兹感到非常困惑。他认为这个末乐章"非常奇特",并称贝多芬对于既有条框的冲击力是惊人的。 该乐章的尾声十分重要,在贝多芬所有作品中亦有显著地位。霍普金斯认为其水准使得它简直不应当被称为"尾声"。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在呈示部和发展部中频繁打断主题的不和谐升C音,至此得到了解答,它成为了升f小调属和弦的根音,并带领主题在此调上强力重现。另一处是在几小节之后的模进,定音鼓似乎将旋律向下"敲击"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全曲在华丽热烈的主调和弦乐段中结束。 第一乐章一上来就容易让人联想到F大调第六交响曲,虽然旋律有很明显的不同,但是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如此的近似--明亮、轻盈而带有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最富有代表性的一章,虽然它短小的可以称得上是贝多芬所有交响曲乐章中篇幅最小的乐章之一(第二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同样短小),但是和它的篇幅特点所一致,这个乐章轻盈而欢快,并且带有十分明显的复古色彩。第三乐章依然是精悍的,小步舞曲风格,带有鲜明的宫廷气质。有人说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故意写出了几段"走板"片断,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卖几个破绽",为的是把小步舞曲这种音乐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因为那几段"走板"听上去的效果好像就是乡村乐手因为技巧不熟练而弹奏失误所引发的,十分有趣吧。终曲乐章在逐渐加强的主旋律中向听众奔涌而来,这是一个急速的快板。这里把F大调第八交响曲倡导的"快乐主义"发扬到了极致,这里没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中的豪迈音符、也没有c小调第五交响曲中的磅礴气势,这里拥有的只是蕴含着属于平凡的快乐感情。 其实F大调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种复古气息,从中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
00:00 / 06: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6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