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9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人生若没有为梦想拼尽全力的勇气,那又怎能配得上生命中那些闪耀的高光时刻?屠呦呦和袁隆平便是用一生诠释了奋斗与梦想力量的杰出典范。 屠呦呦出身浙江宁波,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25岁投身中医研究院,自此踏上了为医学事业奉献的征程。39岁时她开始研制抗疟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43岁取得双氢青蒿素这一重大成果。47岁发表首篇青蒿素研究论文,为疟疾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此后,她不断进取,从成为硕士生导师到升任研究员,再到双氢青蒿素获国家新药证书。她曾说“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她,在81岁获临床医学奖,85岁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87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9岁荣获共和国勋章,95岁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她用执着和坚韧,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科研传奇,为全球疟疾防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袁隆平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毕业于西南大学农学院。31岁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并展开研究,34岁在稻田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36岁发表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43岁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被评为全国劳模,65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71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76岁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89岁获共和国勋章。他怀揣着“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91岁时这位伟大的人物与世长辞。 他们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失败挫折,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了成功的花朵。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出身如何,无论起点多低,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难道我们不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吗? #屠呦呦 #袁隆平 #励志人物 #奋斗人生 #励志名人堂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4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致敬 #时代楷模 #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共党员,药学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发现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1955年,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1959年,参加卫生部为期2年半的中医培训,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1969年,接受“523”抗疟药物研究项目,任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开始抗疟药研制。此后,领导团队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展开实验研究。1971年,屠呦呦团队首次获得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1972年,团队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提纯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1973年,青蒿素首次临床试验证明临床有效,改写了只有含氯杂环化合物的抗疟历史,标志着人类抗疟历史进入新纪元。同年,合成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此后,带领团队对青蒿素转入更深层次研究。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为人类抗疟药物开拓了新方向,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2011年,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入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7年,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