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9月前
“天官赐福”是道教信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供奉和传承,以下是相关介绍: 起源与发展 - 起源传说:天官赐福起源于尧帝因仁义被上天封为天官一品紫微大帝,可赐福于老百姓的传说。东汉末年,张陵把天官的赐福传说纳入到自己的道教体系,使天官赐福的传说得到很大发展。 - 发展历程:李唐王朝对道教的支持,让天官赐福的理念进一步发展。到了宋朝,南北方都出现了天官赐福的记载,此后天官的主要功能沿袭至今。 信仰内涵 - 天官形象:通常被描绘为身穿大红官袍,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慈目笑脸的一品大员模样。他手持展开的“天官赐福”诰命,或怀抱如意,身旁围绕着童子,还有蝙蝠从天上飞来,寓意上天降福人间。  - 职责与意义: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即紫微大帝,他执掌天经地纬,统管天下苍生祸福,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会下凡间为人们赐福,人们通过供奉天官,祈求天官恩赐福气,带来好运,保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 供奉形式 - 门画与牌匾:南方人常将“天官赐福”的门画张贴在门口,或在门头、门侧悬挂“天官赐福”的牌匾,以祈求全家福寿安康、万事顺利。 - 神位供奉:一些家庭会在家中设立专门的神位来供奉天官,摆上供品,如花生、糕点等,在正月十五等特殊日子进行祭拜。 - 戏曲表演: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世人多在喜庆节日演出《天官赐福》戏曲,民间戏班开场也常演此剧,表示天官将赐福给来看戏的每个人,以求吉祥。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南宁五通庙有以这几种说法: 1、五通庙祭祀五通神,五通神又称“五圣”、“五郎神”,原是中国南方乡村中供奉的神道。据说,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赐庙额为“灵顺”。宋代由侯加封至王,因其封号第一个字为“显”,故又称“五显公”。 五通庙,位于新阳雅里村江北大道,永和大桥北边。古时,五通庙是南北两岸来往主要渡口之一。邕江水上人家有着“靠江吃江”的传统。虔诚的摆渡人,祈祷平安的生意人,往返两岸日夜劳作的农民,五通庙自然也就成为了香火旺盛,主求财运的地方。现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来往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求生贵子,虔诚者众,据说很应灵。 三间平房,水泥砌成的香槽,墙上绘有八仙过海、唐僧西天取经和一些纯粹抽象的涂鸦,还有一块让求子心切抱得光滑可镜的观音石。据说平时每逢初一、十五,这里从凌晨起就拥挤得水泄不通,虔诚者众。 2、五通庙建于明初,是朱元璋有感于跟随自己征战的阵亡将士变成孤魂野鬼无人祭祀,遂命各地遍建五通庙,南宁的五通庙即是这个时候所建。但原建筑在特殊时期已毁,现在的建筑是当地村民筹资重建。 3、五通庙,其实前身称为“五公祠”。五公祠其实原来是祭奠阵亡将士的祠堂,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无名烈士墓。南宁的五公祠起源于狄青平叛广西的时代,当时壮族首领侬智高揭竿占地为王,后来受到狄青的平叛,狄青的军队在广西驻扎下来后,就搞了这个五公祠,目的是祭奠那些失踪的、无名的、无亲属的将士。之所以称为五公祠,是因为古代的军队最小的集体相当于我们现在军队的班,当时是五人为一伍,所以说,这个五公祠其实就是个无名烈士纪念碑,而且祭奠的是当时镇压广西原住民的外来军队---狄青的部下。#南宁五通庙 #南宁邕江 #狄青 #侬智高 #旅行推荐官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3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8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8: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