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16: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96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61
“士”是贯穿先秦乃至后世的核心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节与精神,先秦诸子正是这一群体的杰出代表。 作为群体,士多为贵族后裔,是当时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崇尚自由、追求人格平等与荣誉,兼具文化精神与专业素养;更有“可杀不可辱”的硬核气节,关键时刻愿为国家与荣誉献身。“士气”一词的源头,也与这种精神直接相关,其影响力甚至能左右国家兴亡。 在儒家体系中,“士”既是特定社会阶层,也是人才选拔制度的核心。从字形看,“士”为“上十下一”,象征从十位青年中选拔一位优秀者,这一过程便是“取士”。被选中的“士”经培训后投身社会服务,称作“出仕”——加“单人旁”为“仕”,意为进入仕途、担任官职。儒家对“士”的核心要求是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心中之道,正如曾子所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老子则反复称颂“古之善为士者”,将其视为一种崇高的文化精神与生命境界。在道家看来,唯有“士”有主动求道的意愿,其精神特质可用八个字概括:“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种境界远超常人的理解与想象,老子也只能在《道德经》第十五章中,通过勉强的形容,为世人勾勒其轮廓。——四维通慧·刘宏毅#原创视频 #博雅养正国学体验馆 #少儿国学 #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文化正能量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