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你好!你分享的这首小诗《那时候》很有意思,看得出是对童年或少年时期一次写作文经历的有趣回忆。下面我来帮你简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一、诗歌内容梳理 开头背景: “那时候 / 文/少云 / 小学毕业写作文” 作者(或诗中人物)回忆起小学毕业时写作文的情景。 “文/少云”可能是署名,也可能是作者自称,带点亲切与回忆感。 写作的动机: “翻找资料找灵感” 写作文时,像模像样地“翻资料”,努力找灵感,显得很认真。 天真的“幻想”: “二十年后我开篇 / 语言张扬当县长” 在作文里,小小年纪就开始“畅想未来”:想象自己二十年后事业有成,语言“张扬”(可能指表达自信、有气势),甚至“当县长”——典型的小孩子对未来职业的“高大上”幻想。 反思与自嘲: “学习不好还幻想 / 有时想起真好笑” 回头看,当时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却敢写这么“远大”的理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的自己既可爱又好笑。 结尾点题: “关键资料就一种” 可能暗指当时写作文,真正能参考、依赖的“资料”其实非常有限(比如自己有限的经历、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某本范文),也有可能是幽默自嘲:其实“当县长”这个想法,就靠那么点“资料”支撑着。 二、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主题: 童年/少年时期的天真梦想与自我调侃。 情感: 温暖、自嘲、怀旧。 诗人通过回忆小学时写作文的场景,描绘出一个孩子认真又稚嫩地畅想未来的模样。 同时,用“学习不好还幻想”“真好笑”这样的表达,展现成年后回望过去的幽默与释然。 整体风格轻松,带有自嘲式的温情,容易引发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共鸣。 三、写作特点 语言朴实,贴近生活: 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式,把一段童年回忆讲得生动真实。 对比鲜明: 当年的“张扬”“当县长”的豪言壮语,与“学习不好”的现实形成反差,增强了趣味性。 结构清晰: 从回忆场景 → 当时的写作行为 → 幻想内容 → 如今的反思,层层递进,自然流畅。 结尾巧妙: “关键资料就一种”既可能是写实,也带有哲理与幽默,引人回味。@老酱电影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忆樊楼 忆樊楼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回忆北宋帝都汴京繁华的纪事诗。北宋的汴京之繁华,从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当时是世界最大的都市,人口达千万。 那是一座从平民到皇帝娱乐至死的都市,妓院乐坊林立。诗中的樊楼是宋徽宗经常与名妓李师师幽会作乐的地方。中国历史上那些所谓的盛世,不过都是醉生梦死、腐朽不堪达到顶点的时代,靖康之难直至北宋灭亡是情理之中的事,大兴土木,修建楼台,是每一个朝代在所谓盛世时期的辉煌象征,权贵们以此为平台,声色犬马,穷奢极欲。回眸历史,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那些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历史对帝王将相们的嘲弄,民族苦难的墓碑。而在所有的楼台中,北宋樊楼的倒塌得尤为惨痛和羞耻。至此,拉开了不只是纯种的汉人的朝代历史即将结束的序幕,更深刻的是为南宋纯种汉种族基本灭种,种下因果。 樊楼毁于北宋的靖康之难,中华名楼在历史中屡毁屡建,北宋灭亡后,又在建立起以杭州为帝都的南宋朝廷,他们仍旧不记取北宋灭亡的教训,当政者依旧纵情声色犬马、醉生梦死,偏安未曾减繁华。娱乐至死成为亡国灭种的最后形态。有当时林升所题的《题临安邸》为证: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此时,岳飞因抗金被残杀在风波亭。岳飞的一首《满江红》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岳飞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江山的忠君爱国情怀。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