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9
历经4800年,眼睛保存完好 2006年12月,考古学领域迎来了一项新奇发现,地点位于伊朗东南部历史悠久的沙赫尔苏赫特(波斯语:شهر سوخته,意为“烧毁的城市”),这是一座可追溯至公元前3550年至2300年的青铜时代城市遗址,与赫尔曼德文化紧密相连。在此次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在探索一处青铜时代墓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具女性遗骸,其眼窝内藏着一个非凡之物——一枚距今已有4800多年历史的人工眼球,堪称世界之最。 这枚假眼直径稍大于一英寸,材质轻盈,据推测由一种类似沥青的基糊状物制成,表面则精心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箔。其独特之处在于雕刻精细的虹膜与如太阳光芒般散射的金线设计,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还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假眼侧面设计有两个小孔,用以通过金线牢固地固定在眼窝内,显示出当时已具备的医疗安装技术。 沙赫尔苏赫特,这座曾辉煌一时的城市,其兴衰之谜至今仍困扰着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一把古代测量尺、陆棋棋子及一个独特的动画装置,均揭示了该城市与周边文明的显著差异,暗示着史前伊朗东部可能存在一个独立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独特文明。 此次发现的女性假眼,经研究确定属于一位年龄在25至30岁之间、来自城市较高社会阶层的女性。其奢华的设计与精湛的工艺不仅证明了当时医学与艺术的高度发展,还暗示了这位女性可能拥有显赫的身份,如贵族或女祭司。与她一同出土的陶器、皮包、铜镜等装饰品,进一步佐证了她生前的尊贵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假肢在古代已有所记载,如希伯来文献中提及的金制义眼,但伊朗沙赫尔苏赫特出土的这枚假眼在逼真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掘项目负责人Mansur Sayyed-Sajadi教授表示,制作这枚假眼的工匠可能采用了天然焦油与动物脂肪的混合物作为基础材料,并利用细于半毫米的金线勾勒出眼睛的细微血管,展现了惊人的工艺水平。 作者:看不见的历史(小小小孙),图片来源于公共领域,并已详细标注。 禁止盗用图片与视频内容,转发或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历史 #文化 #科普 #传统手艺 #手艺人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9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41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1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