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高维 #高维智慧 #认知思维 #觉悟 #思想 ,什么叫老了?答:就是思想已经固化。俗语说:“这个人已经‘定性’了!”年龄是肉体的衰老,而思想才是灵魂的衰老。只要思想固定了,人就真的老了。 性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稳固。然而,当性格逐渐固化时,思想也会随之陷入僵化。这种固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一旦性格定型,人们往往会在思想上变得固执己见,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减弱,甚至本能地抗拒那些与自身观念相悖的观点。这种状态,就如同将自己的思想禁锢在一座无形的牢笼之中,思想的边界被画得越来越窄,视野也变得愈发狭隘。长此以往,不仅会限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还可能在人际交往中引发诸多问题,因为固执己见的人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也难以被他人理解。 正如哲学家所说:“思想的自由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只有打破思想的枷锁,我们才能真正拥抱生活的无限可能。 勇敢地迈出舒适区,去接触那些未知的领域,去倾听那些不同的声音。你会发现,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广阔。例如,当你尝试阅读一本从未接触过的书籍,或者与一个性格迥异的人深入交流时,可能会发现全新的视角和灵感。思想的活力并非天生注定,而是需要不断滋养和激发。就像一潭死水终会发臭,而流动的溪流却能保持清澈。我们的思想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持生机。 让思想成为自由翱翔的雄鹰,而非被困在笼中的小鸟。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永远不应满足于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每一次尝试和探索,都是对思想的解放。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葆青春,无论肉体如何衰老,灵魂都能永远年轻。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阿袁·4天前
我总在想,该怎么形容我与奶奶的爱 我甚至觉得那爱太深厚,我的文字太浅薄 写不尽也道不完 我很怀念她在院子里的树下摇着蒲扇给我讲老故事 怀念冬天把脚伸进肚子里暖和暖和 怀念她随时随地从口袋里掏出的玉米糖 怀念每次放学回家走到远处就能看到的身影 至少那时她身体还很硬朗…… 可家乡的路太短,不够我跟着她走一辈子 后来每次临走时她总是站在路边目送载着我的车子驶向远方 而我总是忍着泪水看着车窗外她佝偻的背影越来越小,渐渐模糊 后来我给她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或许是我也意识到了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就算这样她还是会做很多庄稼,怎么劝都没用 她说 在外面要注意安全 她说 多吃一些,要保重身体 她说 工作很辛苦,不要担心她,她一切都好 她唯独不说想念 可我一想她就会看看家里的监控,给她打电话 我知道,她总在电话那头等着我先挂 又总在挂断之后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 农历9月11这天是我的生日 奶奶没有智能手机,她说她用不习惯,但是她会想一切办法把给我的生日礼物送到 每一年她总是那个最先祝我生日快乐的人 她总是舍不得为自己花钱,可是知道我们要回家她就会买好多好多我们喜欢吃的 奶奶心善人很好,所以她也常告诉我要对身边的人好一点 长大了才发现会因为很多事情不能经常见面,不能经常回家看看她陪陪她 所以电话、监控成了我们得纽带 如果可以的话 我希望岁月的风不要吹得太急 希望我的小老太婆永远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监控下的一幕 #奶奶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点绛唇.夜读《佛教十三经》 释老相随,拈花无数。何来苦? 心思静笃,戒体莲台住。 笑看浮生,偏被因缘误。迷津渡。 乱云飞舞,应有佛光护。 这首词以佛家思想为核心,展现了一位修行者超然物外、心有所依的精神境界。 思想感情 1.“释老相随”的融合境界:开篇“释老相随”点明了全词的思想基调,即佛教与道家思想的融合。二者皆追求超越世俗、明心见性,此处的“相随”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意指一种圆融无碍的修行状态,为后文的超脱奠定了哲学基础。 2.勘破“苦”谛的豁达:“拈花无数”化用“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著名公案,象征着对禅机妙理的透彻领悟。正因如此,才会发出“何来苦?”的反问。此问并非否认世间苦难的存在,而是表达了一种在彻悟之后,内心不再被苦难所束缚的豁达与通透。 3.心有所“住”的安宁:“心思静笃,戒体莲台住”是这种豁达心态的具体体现。“静笃”源于道家,形容心境澄澈安宁;“戒体莲台”是佛家语,指清净无染的法身居于莲花宝座之上。两者结合,描绘出修行者内心坚定、远离尘嚣,将全部精神寄托于崇高佛道之上的安宁状态。 4.笑看因果的从容与信念:下阕“笑看浮生,偏被因缘误”,一个“笑”字,充满了对芸芸众生为世间因果缘分所迷惑、所困扰的慈悲与怜悯,也凸显了自身超然其上的从容。结尾处“乱云飞舞,应有佛光护”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尽管世间纷扰如“乱云飞舞”,迷雾重重,但修行者内心坚信,总有“佛光”的庇佑与指引。这“应有”二字,并非不确定,而是一种充满虔诚与力量的信念,是历经迷惘后对终极关怀的确信。 总结:全词的情感脉络清晰,从融合释老的哲学基础,到勘破苦难的豁达发问,再到内心安宁的具体描摹,最后于纷乱世间中升腾起坚定的信念,完整地呈现了一位修行者从悟道到践道的心路历程。 艺术特色 1.意象鲜明,意境深远:核心意象:“拈花”、“莲台”、“佛光”等一系列佛家意象,集中营造出一种空灵、圣洁的禅意境界。对比意象:“乱云飞舞”与“佛光护”形成强烈对比。“乱云”象征着外界的纷扰、人生的迷雾与磨难;而“佛光”则代表着内心的光明、指引与终极的庇护。这一动一静、一迷一悟的对比,极大地增强了词作的艺术张力。 2.语言凝练,用典自然:语言高度精炼,如“静笃”二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修行者内心的状态。 “拈花无数”化用禅宗公案,不着痕迹,既增添了文化底蕴,又完美服务于词意表达,显得自然贴切。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