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左手2天前
我国在核能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于2025年11月1日在甘肃武威建成,并首次实现堆内钍—铀核燃料转换。这是全球首个运行的钍基熔盐堆,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中占据领先地位 。 一、技术突破与核心优势 1.钍资源利用可行性 实验堆通过液态氟化物熔盐作为冷却剂,成功将钍232转化为铀233燃料,首次验证了钍铀循环的技术路径,为我国摆脱铀燃料依赖提供关键支撑。我国钍储量全球第四,按当前需求可满足数万年能源需求 。 2.安全性与经济性 该堆型具备本征安全特性:熔盐在高温下自动凝固实现“被动停堆”,避免堆芯熔毁风险;无需大量冷却水,可建在内陆干旱地区 。此外,实验堆国产化率超90%,关键设备100%自主可控,大幅降低技术依赖成本 。 3.能效与环保 钍基熔盐堆发电效率比传统压水堆高20%以上,核废料产生量减少99%,且放射性衰变周期从万年级降至数百年 。 二、国际竞争格局 当前全球仅中国实现钍基熔盐堆连续运行。美国曾于20世纪60年代开展研究,但因技术难度高、战略调整而终止;俄罗斯、印度等国仍处于理论阶段 。我国实验堆的成功运行,使我国成为国际钍基核能领域唯一领跑者 。 三、商业化路径规划 1.短期目标(2025-2030年) 在甘肃武威实验堆基础上,建设10兆瓦工程验证堆,重点攻克材料耐腐蚀、燃料连续补给等技术 。 2.中期目标(2030-2035年) 推进百兆瓦级示范堆落地,计划在西北电网替代火电,度电成本预计降至0.2元,低于煤电价格 。 3.长期目标(2035年后) 实现5000万千瓦装机容量,年减排二氧化碳3亿吨,并探索“钍电出口”模式,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 四、战略意义 该突破不仅强化我国能源安全,更开辟了核能技术新赛道。未来钍基熔盐堆可拓展至工业供热、绿氢制备等领域,形成万亿级产业链。其技术积累还可能为核动力船舶、空间核电源等提供支撑 。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1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