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23
#传奇人物 #名人大咖 从联大讲台到野人山:诗人穆旦的铁血人生 你或许在高考题见过他的诗,却未必知道这背后藏着怎样的传奇。他是金庸的堂兄,是王小波的文学“师承”,更是用生命写诗的“现代汉语诗歌第一人”——穆旦,一个在玫瑰与铁血中淬炼的灵魂。 1918年出生的穆旦,本名查良铮,来自康熙盛赞的“江南有数人家”海宁查家。17岁时他同时被三所名校录取,最终选择清华外文系,却因抗战爆发,踏上了68天、三千里的徒步迁校之路 。在西南联大,闻一多的教诲与燕卜荪的“当代英诗”课,让他跳出古典诗词桎梏,养成独树一帜的现代诗风 。1940年毕业留校后,他在叙永分校负责新生教学,彼时的他已在诗坛崭露头角,闻一多编选《现代诗钞》时,选入他的诗作数量仅次于徐志摩 。 1942年,国难当头,24岁的穆旦毅然弃笔从戎,以中校翻译官身份加入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战败撤退时,他闯入野人山绝境:四个月里与毒虫、痢疾为伴,断粮八日,目睹战友白骨铺野,历经战死、饿死、疫病等九死一生的考验 。这份惨烈记忆,最终化作震撼诗坛的《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让“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的诗句永远镌刻在历史中。 归国后,穆旦在南开大学执教,同时开启翻译生涯。他以精准译笔将普希金《青铜骑士》、拜伦《唐璜》等西方经典引入中文世界,甚至掀起“普希金热” 。王小波曾直言:“查先生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的总和还大” 。即便遭遇挫折,他仍坚守语言阵地,直至1977年猝然离世,留下“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的喟叹。 他的诗里,有《赞美》中“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呐喊,有对人性与苦难的深刻叩问。西南联大的书卷气与野人山的硝烟,在他笔下交融成独特的力量。这位集诗人、战士、翻译家于一身的巨匠,用59年人生证明:真正的伟大,是在黑暗中仍为世界留一束光。如今重读他的文字,依旧能听见一个灵魂与时代的共振。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