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小米特斯拉,能追吗? 特斯拉:作为电动车(EV)革新的先锋,特斯拉将自动驾驶视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车型竞争力,更在于构建一个“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平台。其官网提到,其 AI 芯片、神经网路、视觉感知等,都是为了支持其 Full Self-Driving (FSD)软件及未来的机器人出租车构想。 比亚迪: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电动车生产商之一,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战略更多体现为“规模化+普及化”,即将较为先进的 ADAS/自动驾驶能力,尽可能地整合进其大量车型中,从而通过量的积累形成规模优势。比亚迪将其 “God’s Eye” 系统计划覆盖其全部车型,且部分功能免费。 小米:相比以上两者,小米作为“传统电子/智能设备厂商”跨界造车,其自动驾驶战略起点稍晚。小米强调 “全栈自研” 的模式(硬件+软件+生态)以及在智能网联、用户体验、OTA 升级方面的优势。 从战略维度来看,特斯拉聚焦于“未来自动驾驶+平台化服务”;比亚迪聚焦于“规模、普及、覆盖”;小米则聚焦于“智能生态+软件定义汽车”的切入。三者各有侧重。 ⸻ 二、技术路径与进展 特斯拉技术路径:特斯拉目前主打的是其 FSD 软件与巨量车队数据的优势。其采用的是以摄像头为主、减少(或去掉)雷达/激光雷达 (lidar) 等额外传感器的路径。 此外,特斯拉宣布已在 德州 奥斯汀 (Austin) 试运行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不过也存在质疑:特斯拉前 AI 负责人就警告“自动驾驶还远未解决”。 比亚迪技术路径:比亚迪的 “God’s Eye” 系统已在其多款车型上搭载,包括对高速入口/出口、车道维持、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功能。 更进一步,比亚迪近日推出了 L4 级别自动泊车功能,承诺包赔人身财产损失。 比亚迪还将其自动驾驶能力覆盖至低价车型,并免费提供部分自动驾驶功能。 小米技术路径:小米在其首款电动车型 SU7 及其它智能车型中,推出了 “Xiaomi Pilot”/“HAD” 等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涵盖高速、城市、停车等环境。 小米还强调其通过 OTA 升级不断优化自动驾驶能力。 但在规模、成熟度、安全事件等方面,小米仍处于较早阶段。 技术比较来看: •特斯拉在数据积累、平台化软件方面领先,但其“视觉+摄像头”路径也存在挑战(比如极端场景、监管、安全疑问);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7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