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5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93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3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6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7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6: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0
00:00 / 2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37
西安城墙与城门上的书法情韵 深秋清晨,薄雾轻笼西安城,我漫步城墙根下。脚下枯叶沙沙,似在低吟岁月之歌;指尖轻触温润青砖,恍惚间,六百年前匠人的掌心温度扑面而来——他们以糯米灰浆粘合青砖,筑就这承载时光的容器。而城门洞上方的书法,恰似古城写给时光的情书,于秋意中静静诉说往昔。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如一部立体的史诗,矗立于西安中心。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首字相连为“长安永安”,饱含古人对这座城长久平安的期许,在深秋萧瑟里,更添温暖慰藉。 东门长乐门,建于明代。因国都南京在西安东面,“长乐”祈祝大明江山长久欢乐。可明末李自成攻入,见匾额后纵火焚毁城楼,清代才重建。“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在此组建教导队,旧址成纪念地。深秋,“乐”字在斑驳秋阳下镀上金辉,细雨顺笔画流淌,孩童在门下嬉笑,它见证时代变迁,满是生活烟火气。 西门安定门,原是隋唐长安皇城西面中门“顺义门”,明代扩建后易名。“安定”承载着人们对边疆稳定的渴望。深秋风拂,“安定”二字似在低语和平向往,城墙边树木五彩斑斓,为城门添彩。 南门永宁门,资格最老、沿用最长。建于隋初,原叫安上门,明代改名以避火灾。箭楼曾毁于西安保卫战,2013年重建。如今以“文化国门”迎客。深秋里,“永”字刚劲有力,“宁”字下风盘旋,吹来六百年前的祈愿。 北门安远门,取名代表朝廷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辛亥革命时城楼被焚,1983年恢复箭楼。深秋傍晚,“安”字在余晖中温柔,护城河倒映金黄树木,“安”字两点水如涟漪荡漾,门洞风声悠远。 除四座主城门,西安城墙现共有18座城门,每座城门上的书法都是历史印记。漫步城墙,13处主题马面敌楼里的展馆,让游客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城门洞下,剪纸、糖画等民间艺术与城墙上镌刻奇妙对话。 暮色中,城门洞灯笼亮起,字在光晕中游走低语。西安城墙是诗行、是乐章,明朝工匠将魂魄铸进城砖。月明星稀夜,倚墙听字吟唱,歌声里有金戈铁马,有灞桥柳色。深秋夜色里,城墙与城门上的书法如星辰,照亮历史,温暖心灵。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霍去病墓前的青砖,早已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光泽,而近来,这方承载着千年英气的土地,总被一束束带着晨露的花束点亮。 有人捧着野菊深深鞠躬,花白的鬓角在风里微颤,那是经历过风雨的老者,用沉默的敬意对接千年前少年将军“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呐喊;年轻人提着酒壶,斟一杯清酒洒在墓前,酒液渗入泥土的瞬间,仿佛能听见两千年前河西走廊的马蹄声——他们或许刚从历史课本里读懂“封狼居胥”的豪迈,便带着滚烫的心跳来赴这场跨越时空的约定;还有孩童被父母牵着手,指着墓碑上的名字听英雄故事,小手抚过石刻的战马,眼里映着与年龄不符的郑重。 献花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酒香混着花香在风里漫溢,没有人刻意组织,却像一场心照不宣的奔赴。这哪里是简单的凭吊?分明是一个民族把最深的敬意,悄悄种进了时光里。霍去病的长枪早已锈迹斑斑,但他护家卫国的赤胆,却成了永不褪色的火把。当越来越多的人自发来到这里,把鲜花献给英雄,把敬意藏进心底,我们忽然读懂:爱国从不是抽象的口号,它是对英雄的记得,是对“家国”二字最朴素的守护。 风掠过墓前的松柏,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回应这跨越千年的共鸣——原来英雄从不会真的远去,只要我们还在怀念,他们的精神就永远活着,而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也正随着一次次俯身献花、一杯杯敬向山河的酒,愈发滚烫,愈发深沉。#霍去病 #霍去病墓 #爱国 #汉武大帝茂陵传奇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