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佛罗伦萨,桌上是死。” 📚:《加缪作品集》 加缪,一个很喜欢写死亡的作家,既能写出人都会死,并且不幸福,也能写出我身体里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仿佛每天都在左右脑互搏,但其实加缪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两大主题:荒诞与反抗。 《快乐的死》《局外人》描写个体的疏离,《鼠疫》将反抗从个人推向集体,《西西弗神话》则对荒诞与反抗进行了哲学阐释,《卡利古拉》则以悲剧警示极端反抗的代价。 加缪拒绝虚无主义,主张在荒诞中坚守人道主义,其思想影响了萨特、波伏娃等存在主义者,并渗透至战后文学、戏剧乃至社会运动。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如此受人喜欢的原因吧,在一个到处充满虚无的时代里,从各种死亡中杀出一条反抗的路来,颇有向死而生的意味。 所以我觉得他是丧的,也是热血的,既是内敛的,也是愤怒的,他像一个热爱生活的生活旁观者,用他的文字表达社会的荒谬,刺破我们所处的秩序和规则中,这也是我看加缪第一本书《局外人》的感觉,你别看他那副死样子,他多爱生活啊! 浙江文艺的加缪作品集收录了加缪6部作品:代表作《局外人》《鼠疫》,首部作品《快乐的死》、未完成的精神自传《第一个人》,哲思录《西西弗神话》和戏剧代表作《卡利古拉》。 每一本都能看得出加缪每一个时间段的心境,随书还附赠加缪的海报,加缪作品年表,纹身金句贴等周边,作为一个加缪迷狂喜。 不管生活遇到什么挫折,加缪写道:必须去活,去创造,活到留下眼泪。 #加缪 #加缪作品集 #快乐的死 #鼠疫 #读书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3
00:00 / 06: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
窗外是弗洛伦萨,桌上是死。 石板路被午后的阳光晒得发烫,咖啡馆的笑声混着马车的铃铛滚过街角,乌菲兹美术馆的穹顶在远处泛着米白的光——这是窗外的繁华,是世人趋之若鹜的热闹,是扎进去就能触到的鲜活。而桌上的“死”是具体的:干了的玫瑰蜷着褐色的花瓣,冷掉的咖啡在杯底结了层薄渍,空白的信纸摊开着,像一段没说出口的沉默,沉得压得住窗外所有声响。 人说,繁华与质朴之间,丈量着生命的宽度。从前总以为弗洛伦萨的喧嚣就是繁华的全部,是广场上艺人吉他声里围满的人群,是傍晚河边挤着的游船。可待得久了才懂,繁华是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才是质朴——是此刻屋内的静,是听着窗外热闹时心里的空,是明白再盛的喧嚣也会散场的清醒。若没见过这满城的繁华,桌上的静不过是寻常的冷清;可见过了,才知道这质朴是被热闹烘过的沉淀,是生命里该有的厚度。 常常盯着窗外的人来人往发呆,期待有个人能从那热闹里走进来,读懂桌上干花背后没说的话,读懂空白信纸上没写的孤独,读懂每个夜晚对着弗洛伦萨灯火时,心里那些不敢说的害怕。可也仅仅是期待,因为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再近的关系也有尽头,就像这满城的建筑再坚固,也抵不过时间的磨。害怕被抛弃,所以从不敢主动喊住谁,只能看着有人走进来,又走出去,直到屋内只剩自己和桌上的“死”。 其实从不敢奢求被完全读懂,那些沉默里的暗示、分享里的心意,本就是自己的小秘密。只是偶尔会想,若有一天,连这桌上的静都扛不住了,心里的空得发疼了,能不能有个人,不用说话,就坐在对面,陪着看窗外的弗洛伦萨依旧繁华,陪着看桌上的玫瑰继续枯着,就够了。窗外的热闹还在漫溢,桌上的静还在沉淀,那份浅淡的期待也还在,像杯冷咖啡里,没化完的糖。#随笔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27: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7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04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8: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
00:00 / 09: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