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小麦高产的核心是 “以密补晚、以肥促长、以管保稳”, 晚播小麦高产的核心是 “以密补晚、以肥促长、以管保稳”,通过强化播种和田间管理,弥补积温不足和生长周期短的缺陷。 一、关键播种措施:奠定高产基础 晚播小麦出苗和分蘖期缩短,必须从播种环节优化,确保苗齐、苗足、苗壮。 增加播种量:根据晚播时间调整,比适期播种每亩多播 5-10 公斤。例如,华北地区 10 月下旬播种,亩播量可增至 25-30 公斤,通过增加基本苗数量弥补分蘖不足。 提高播种质量:采用机播,保证播种深度一致(3-4 厘米),避免过深导致出苗慢、过浅受旱。播后及时镇压,减少土壤缝隙,促进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提升出苗率。 优选抗逆品种:选择耐寒、耐迟播、早熟且分蘖力较强的品种,如 “济麦 44”“鲁原 502” 等,降低晚播对生长周期的影响。 二、科学水肥管理:促进生长追赶 晚播小麦需通过水肥补充,加速营养生长,赶上正常生育进程。 施足基肥,早追苗肥:基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2000 公斤 + 45% 复合肥(氮磷钾 15:15:15)30-40 公斤。返青期早追尿素,每亩 10-15 公斤,促进麦苗快速生长,增加有效分蘖。 关键期补水:播种后若土壤墒情不足,及时浇 “蒙头水”,确保出苗;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遇旱浇水,尤其是灌浆期,需保证水分供应,提高千粒重。 补充叶面肥:后期(孕穗至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 100-150 克兑水 30 公斤),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早衰,提升籽粒饱满度。 三、田间精细管理:防控风险保丰收 晚播小麦抗逆性相对较弱,需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草害和环境胁迫影响。 除草与控旺:返青期至拔节前,选择安全的除草剂(如苯磺隆 + 氯氟吡氧乙酸)防除杂草,避免草荒争肥。若麦苗生长过旺,喷施多效唑,防止倒伏。 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控纹枯病、白粉病和蚜虫。纹枯病可在返青期用井冈霉素喷雾;蚜虫和白粉病在抽穗后,用吡虫啉 + 三唑酮混合喷施,兼防多种病虫害。 延迟收获: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比正常收获推迟 3-5 天,充分利用后期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千粒重。#小麦种植#小麦管理#小麦高产#小麦晚播技术
00:00 / 0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8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