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秘之器“吊人青铜矛”背后的血色古滇国 这件被考古界称为是一部青铜史书的吊人青铜矛,是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异常珍贵的国宝级历史文物。 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的一次考古发掘,揭开了古滇国的神秘面纱。这片沉寂了两千年的土地,曾是司马迁笔下“西南夷”的核心地带。在清理86座古墓,出土5000余件文物的过程中,除了震惊世人的“滇王之印”的金印,这件造型诡异的青铜矛悄然现身震惊了考古界,它通体青绿,刃部两侧竟悬吊着两名裸体的受刑者,这便是全球仅存的两件的“吊人青铜矛”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来了解一下它 的前世和今生。 其通长38厘米,宽5.4厘米,刃部呈柳叶形,前端尖锐如蛇信,中间凸起的脊棱增强了其穿透力。安柄的圆銎设计的稳固实用,整体细节充满了秩序感。 诡异的是,在刃部的近柄处,两条细链各拴着一名3厘米高的铜雕男子。他们双手被反绑,椎髻垂落,脊背佝偻,赤裸身躯的肌肉线条紧绷,面部虽微小却透出了濒死的绝望。这一设计不仅展示了滇人青铜铸造的精湛技艺,更以“微缩酷刑”的震撼画面,将观者瞬间拉入古滇国的血腥仪式。 初看此青铜矛,其锋刃寒光凛冽,似为战场的杀器。然而,其诡异的造型与仅存两件的稀有性,暴露出了它的真实身份,其并非是实战中使用的兵器,而是祭祀仪仗中的礼器。古滇国墓葬中大量贮贝器的盖面雕塑揭示了活人祭祀的场景。例如这件“诅盟场面贮贝器”上,被缚者绑于铜柱之上,周围的人群奏乐献祭,与吊人矛受刑者的形象如出一辙。 专家推测,这件青铜矛上的人可能是战败的古“昆明人”,它们曾是古滇国的宿敌,悬挂其形象既为震慑敌人,也是向神明夸耀战功。这种“以敌祭天”的习俗,与《史记》中“滇人好诅盟”的记载相呼应。#博物馆 #跟着抖音看文物 #让文物抖起来 #青铜器 #历史文物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9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4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2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8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4
00:00 / 08: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