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8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卫ㄨㄟˋ形音义说文解字踟蹰 木屐与彳亍 钱大昕 古无舌上音 19-1学生读诵:卫ㄨㄟˋ。(甲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卫指保卫国家。甲文合「囗」及四个「」会意,「囗」表示国土,士兵四边驻守边疆,保卫国家,捍卫领土。金文尤其形象。小篆是从甲文、金文讹变而来。  备注:《说文》:「宿衞也。从韦帀行。行,列也。」  典籍所见:(1)保护、防守。《国语.齐语》:「筑五鹿、中牟、盖兴、牡丘,以卫诸夏之地。」(2)担任防护工作的人。《左传.文公七年》:「文公之入也无卫。」  常用词:守卫,防卫,保家卫国。  板书:  教授:甲文、金文有很形象。这个是在金文里面可以看到,它这个脚印向上、向下有的不甚一样,可以这个脚印向下,可以这个脚印向右,为什么?在那巡守的时候,他总不是一个固定的方向。然后演变到这个金文:  板书:  就是我们书上印的有,上下还看得出是脚印,这边它就字形演变得多一些了。看我们甲文,第一个:  板书:  这中间有的也是一样有个囗字,外面这个代表宫廷它的街道,代表街道。从这个卫:  板书:  左边的脚(彳),右边的脚(亍),现在我们读它为彳、亍,合起来「行」。彳、亍,在汉代古诗里面用另外两个字:  板书:踯蹰  「执手野踟蹰」。其实这两个字(踟蹰)就是这两个字(彳亍),它(踟蹰)就是这两个(彳亍),左脚、右脚小步的走。上次我们说过古无舌上音,彳、亍,现在读起来都是舌上音,卷舌,彳、亍。钱大昕说古代没有舌上音,也就是现在凡读舌上音的,古音一定是舌头音;舌头音是ㄉ、ㄊ这些音。在闽南音里面,(彳亍)这两个音还读ㄊㄧˋ、ㄊㄡˊ。在台湾你会常常听到,我们来踢投(ㄊㄧˋㄊㄡˊ),到哪去玩一玩,就这两个字(彳亍)。上次好像我也提过,曾经有一个外省籍的朋友到台湾,看到很多人穿著木屐在街上踢踢躂躂的走,因此,他就认为ㄊㄧˋㄊㄡˊ,口头上常常听到的,他就说ㄊㄧˋㄊㄡˊ就是木屐在街上踢踢躂躂的声音。不是的,它实际上很古的音,ㄊㄧˋㄊㄡˊ,彳亍。#说文解字 #左传 #国语
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9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