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天山中段,天格尔山北坡,雄伟的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乌源1号冰川”)耸立在这里。乌鲁木齐河在这里形成,哺育着这座离海洋最远的都市。 乌源1号冰川长2200米,平均宽度500米,面积1.85平方千米,海拔高度3740~4480米。在天山的冰川中,乌源1号冰川距离首府乌鲁木齐市仅有120千米左右,典型的地貌使其拥有着“冰川活化石”之称,因而入选了联合国冰川监测组织在全球监测的10条冰川之一,是整个亚洲唯一入选的冰川。 乌源1号冰川得名于1959年,当年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在这里建立了天山冰川观测实验站,“1号”即是由当时的研究编号而来。在1号冰川的周边还分布着2号到7号冰川。 乌源1号冰川的最高峰就是天格尔峰,准确地来说就是天格尔2号峰,海拔高度4480米。随着全球气温的逐渐转暖,在1993年乌源1号冰川分裂为2支,于是便有了1峰和2峰。虽然从1958年来,乌源1号冰川的面积受大环境的影响一直在缩小,冰川厚度也一直在变薄,但并未影响到它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感。 乌源1号冰川海拔区域3200~3700米处为高山草甸带,3700米以上为裸岩冰雪带。冰川融水在其前缘地势平缓地段形成湿地,分别发育成典型的苔草草甸、嵩草草甸和杂类草草甸。区域主要植物有:青兰、雪莲、珠牙蓼、高山唐松草、高山红景天、天山罂粟、裸茎金腰子、蚤缀、厚叶美花草等。野外动物除伊犁鼠兔之外,在乌源1号冰川的南、北坡还有盘羊、北山羊、狐狸、雪鸡、旋壁雀、红嘴山鸭等,该区域还是盘羊、北山羊的重要繁殖基地。 去乌源1号冰川,要穿过乌鲁木齐南山“天山”的后峡。这一段路以险峻著称,路上有一个叫做“英雄桥”的地方。虽然道路已经重修,但英雄桥还在,因纪念那些为筑路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而长存。 由于天山山脉的阻隔,后峡是从乌鲁木齐通往天山以南,也就是南疆的最近线路,穿山越岭,一路抵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到了乌源1号冰川,再往上就是胜利达坂。胜利达坂的原名叫做“萨尔达板”,因解放军官兵在此修路而得名“胜利”,海拔4200米左右,因其常年冰雪不化也被称为冰达板。翻过胜利达板的老虎口,便进入和静县的地域了。 在后峡,一路上有着乌鲁木齐南山的众多旅游景点和徒步路线。公路依山傍河,一侧是青翠的高山牧场,杉林密布,繁茂葱茏;一侧则是万丈河谷,奔流湍急,在皑皑雪山与蓝天白云之下,显得原始而狂野。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太白山:秦岭之巅的冰雪仙魄 仰望秦岭龙脊上那抹终年不化的银冠,便知太白山到了。这座海拔3771.2米的巨嶂,不仅是陕西的屋脊,更是中国南北地理分野的界碑。其名暗藏星辰密码——相传太白金星坠此成峰,《录异记》中飘渺的“太白山精”传说,在第四纪冰川凿刻的角峰与冰斗湖间找到了凭据。 生命的天梯 自山脚攀援而上,仿佛踏过华夏大地的年轮。500米处的栓皮栎林尚带着关中平原的暖意;行至1500米,红桦树皮如褪落的金箔铺满小径;待到2800米寒温带,冷杉林在雾中显露出侏罗纪的苍郁。及至雪线之上,独叶草在岩缝间舒展着亿万年不变的叶脉,太白红杉以扭曲的枝干对抗罡风——这座垂直落差3000米的“天然基因库”,将七重气候带浓缩成一步一重天的生态史诗。 冰川的遗嘱 登顶之路是朝圣洪荒的仪式。拔仙台下,石海如凝固的黑色波涛,第四纪冰川搬运的漂砾静卧成地质奇观。在3590米云端,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三颗冰蚀湖蓝得令人心颤,盛夏时节依然浮着碎冰。忽见云海翻涌,日光穿透水汽幻化七彩佛光,方悟“太白积雪六月天”这关中八景之首,原是天神铺展的素宣。 人文的雪泥鸿爪 拔仙台凛冽的风中,依稀可闻封神之战的铮鸣。相传姜子牙在此册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乱石阵间似有打神鞭的余响。唐代太白庙的残垣下,药王孙思邈采药的竹篓仿佛还挂在崖柏枝头。诗仙李白曾在此举手揽月,留下“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的绝唱;东坡泼墨处,千载烟云仍晕染着青崖。 生灵的秘境 冷杉林深处,金丝猴的金毛在晨光中流泻如熔金;箭竹林沙沙作响处,大熊猫正嚼着新笋;羚牛群踏过溪涧时,惊飞了林麝——这“秦岭四宝”的乐园,亦是《本草纲目》记载的“药山”。山涧奔涌的黑河与石头河,携着桃儿七、太白米的药香,一路润泽八百里秦川。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雪山🏔 #慕士塔格冰川 #实拍 #山脉 慕士塔格冰川位于中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县交界处,依托于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而存在 。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基本概况 :慕士塔格峰有“冰川之父”之称,该区有现代冰川128条,冰川总面积377.21平方千米,其中冰川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的有8条。其冰川类型独特,为特殊的峡谷式溢出山谷冰川,也是中国西部山地中唯一具有冰帽—山麓宽尾冰川型组合形态的冰川。 - 气候环境 :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雨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天气变化频繁,即使在夏日,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气温可降至-20℃。在海拔7500米左右的地区,平均气温在-20℃,最低可达-30℃。 - 地貌景观 :冰川作用形成了冰塔林、冰柱、冰洞等胜景,其冰山地貌发育十余条冰川,最大的栖力冰川和克麻土勒冰川将山体横切为两半,冰川末端到达海拔4300米。 - 生态资源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内有120多种植被和动物,如雪豹、雪鸡、棕熊、高原雪莲、青兰草、紫草等,展现出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 - 旅游开发:慕士塔格4号冰川是慕士塔格峰裙带下的一条著名冰川,位于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内,距离塔县72公里,紧邻314国道,是唯一开放的冰川。游客可乘坐景区车前往,再徒步或骑马接近冰川,观景台最高处达4688米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卡若拉冰川5180米高度的震撼美景,你见过吗? 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同时也是年楚河东部源头。其独特之处在于离公路仅300余米,是西藏距离公路最近的冰川,观看点海拔约5400米,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游客近距离观赏冰川的理想之地。 卡若拉冰川其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则形成两个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末端海拔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末端海拔5145米,整个冰川面积达9.4平方公里。 独特冰川形态与地质奇观。冰川前缘因基岩山丘起伏,冰层顶部张裂消融形成壮丽的冰塔林,雪尘相间的冰塔林表面呈现云卷状奇异褶曲,宛如精心雕琢的花纹图案;冰舌前缘基岩冰蚀台地上可见数条长达10余米、宽10-20厘米、深8-10厘米的平行楔型刮痕,形如“创床导轨”,为其他冰川罕见景观。 震撼视觉感受: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但上部在阳光照耀下如巨型唐卡熠熠生辉,加之乃钦康桑峰山体雄伟、尖锥突兀的背景,构成“静静梳妆的美人”般的静谧画面。 卡若拉冰川先后有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在此拍摄外景,这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气大增,吸引了众多旅行者前来观赏冰川的壮观,赞叹大自然的魅力。不过,《红河谷》拍摄时为制造真实雪崩情境,利用炸药在冰川上炸出的三角形缺口再也无法补上,成为人类活动对冰川不可逆影响的标志。 站在公路旁仰望,巨大冰舌悬于山岩之上,云雾缭绕中寒气逼人,冰川奔涌而下的视觉冲击与凛冽气息令人心生敬畏。然而,近距离观察到的冰川消融痕迹与人工破坏印记,又让人对自然的脆弱性感到痛心,形成“壮美与伤痕并存”的复杂观感。 卡若拉冰川以其近公路的便利性、壮阔的冰塔林景观和影视文化标签,成为展示青藏高原冰川魅力的窗口。但其现状也揭示了高原生态的脆弱性——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正在改变这一“天界尽头”的容颜。游览卡若拉冰川的体验,既是对自然伟力的赞叹,也是对生态保护的深刻警醒,正如其“最美的天堂在心里”的美誉,提醒人们唯有敬畏与守护,才能让这份圣洁延续。 #卡若拉冰川 #高原冰川 #旅行大玩家 #此生必去的地方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