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6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3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
00:00 / 09: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13
为什么说默茨的上台,可能影响德国对我国的态度? 德国新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1955年生于德国北威州,法学专业出身,早年从事律师和企业法务工作,之后进入政坛。 1989年当选联邦议院议员,属基督教民主联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民盟,他还属于右翼保守派。 欧洲的保守派往往意味着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对一些新崛起的国家不是那么的友善。 2000到2002年,默茨任基民盟和基社盟联邦议院党团主席。基社盟的全称是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 由于基民盟和基社盟两党意识形态相近,所以两党在1947年结成“联盟党”,在联邦议院选举中共享竞选纲领、协调行动,并在议会内组成统一的党团。 基民盟和基社盟党团主席,是联盟党的最高领导,负责协调两党在议会的策略和立法议程。 默茨在任内是以保守派形象出现的,主张减税、经济自由化,并在移民和安全政策上持强硬立场,尤其反对德国接受难民。 默茨作为党团主席,掌握了议会的实权,而前前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当时是党主席,两人形成“双头领导”。 这还不是关键所在,关键两人的政治路线不一样。默茨是右翼保守路线,默克尔是中间务实路线,这必然会存在分歧。 2002年大选前,默茨推举巴伐利亚州长埃德蒙·施托伊伯,而没有推举默克尔作为总理候选人。 这个结果咱们都知道,施托伊伯败给了连任的施罗德。因为所荐非人加上党内协调失利,默茨被迫辞去党团主席职务。 默克尔逐渐巩固权力,最终主导基民盟16年,而默茨直到2018年才重返政坛,之后一直试图让基民盟“回归到保守”状态。 由此可见,16年的时间,并没有让默茨改变保守主义的态度。 因此他的执政,会更加的强调“价值观外交”,可能会联合欧盟在人权、台湾、南海等问题上,对我国有言语上的干涉,以呼应美国的“民主联盟”策略。 经济上仍会推动减少对我国的依赖,如关键矿产、高科技供应链。 不过德国工业界,尤其是汽车、化工对我国的依赖比较强,他们一定会阻止可能存在的激进脱钩。 当然了,默茨本人也曾长时间在企业界任职,可能还是会权衡商业利益。不能因为保守,就搞死一片企业。 相对于默克尔时期,以经贸为核心,淡化意识形态差异,务实合作为主导的形态。以及朔尔茨时期,开始“去风险”,但维持对话的局面来说。默茨时期可能会更强调“系统性竞争”,但受制于经济现实和国家实力,最终对我国的态度,会呈现“口号强硬、行动谨慎”的执政特点。#弗里德里希#默茨#德国新总理#两轮当选 #中德关系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