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00:00 / 1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6: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49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7: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有人问,萧何为什么帮助吕后杀韩信? 他没的选!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中国帝制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那就是皇权的排他性! 明白这一点很重要! 皇权排他性的本质是通过制度、文化、暴力三重手段,确保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身。 任何想要分权的个人或组织均被系统性排除。 这种排他性不仅是政治结构的顶层设计,更演化成了一套复杂的权力生态系统。 而且这种排他性从未间断过,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会改头换面,但是底层逻辑并没有任何改变。 其次,看看韩信怎么作死的。 从他拥兵自重,趁刘邦荥阳受困时施压,求封“假齐王”事件开始,他身上就背负了政治污点。 虽然韩信有其现实的考量,但是他选的时间节点以及方式,令他在刘邦心中的信任大打折扣,尽管刘邦最后妥协封他为“真齐王”,但是这种带有胁迫性质的分封,也为以后的清算埋下了伏笔。 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说的:"韩信之请王齐,非反也,然高帝之疑忌自此始矣。" 战胜项羽后,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 后来,韩信收留项羽旧将钟离昧,引发刘邦猜忌,在刘邦巡游云梦泽时他又杀钟离昧,献首给刘邦,刘邦以谋反罪逮捕韩信,虽然后来因为证据不足没有杀他,但是剥夺了他楚王爵位,贬为淮阴侯,软禁于长安,彻底解除其兵权与封地。 此时,刘邦已经传递出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如果他能夹紧尾巴做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是政治上的顿感,令他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飙。 他曾经跟刘邦直白的说过“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臣多多益善”,虽然后边又有:“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的话进行弥补,但是这足以令刘邦产生疑虑,自己活着的时候还可以压制韩信,一旦自己死后谁还能压制住他! 经此种种,他依旧不知收敛,还“常称病不朝”。 再说,刘邦死的时候61岁,而韩信才35岁! 任谁也不会放心留一个定时炸弹在自己身后。 最后,再看一下萧何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其实,此时他同样没有退路,因为他跟汉室已经深度绑定! 设想一下,如果吕后暗示萧何,刘邦或者她有意要铲除韩信,换做你会怎样? 保韩信吗? 你猜刘邦和吕后会怎么想? 韩信是你萧何追回来的,你们会不会私底下结党? 刘邦又不是没有怀疑过萧何,萧何自己清楚的很。 选择沉默吗? 不管他沉默还是出手相助,刘邦都会把他拉下水! 刘邦听说淮阴侯被杀,就派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萧何的卫队。 刘邦这一手太绝了!#历史 #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 #历史故事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