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日记《雨中的叩问》 家乡的秋天雨丝如织,敲打着弯曲的水泥路和等待收获的庄稼,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前些日子刚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在这雨天便想到那段关于雨的哲思:“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雨声与文字交织,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在我们这偏远的乡村,雨有着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意味。对富人而言,雨是诗情画意,是品茗观景的雅趣;对祥子这样的穷苦人,雨却是浸透单衣的寒冷,是车辙陷入泥泞的挣扎。老舍先生借雨道出了世间最大的不公,自然界的雨无私地滋养万物,而人世间却充满了制度性的压迫与不公。 雨中的乡村图景恰是这番道理的真实验证。老远就能看到村里的老人撑伞蹒跚前行,佝偻的背影在雨幕中模糊不清。雨水不会因她勤劳而稍作停歇,就像旧社会的压迫不会因祥子的努力而有丝毫减轻。雨平等地落在每寸土地,但人们避雨的能力却天差地别,富人有广厦千万间,穷人却连一方遮风挡雨的屋檐都难得。 祥子的命运在雨中得到象征性的呈现。他如同暴风雨中奋力前行的一叶扁舟,无论怎样拼命划桨,终究难逃被巨浪吞噬的结局。他的悲剧不在于不努力,而在于生存在一个扭曲的系统中,这个系统注定让底层劳动者难以翻身。老舍以冷峻的笔触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制度性不公面前,个人奋斗往往苍白无力。 雨继续下着,我的思绪飘向更远的时空。中国乡村历经沧桑巨变,旧社会的制度性不公已被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所替代。而今乡村雨日,虽仍有劳作的艰辛,却不再有祥子式的绝望。平整的水泥路和坚实的河堤让雨水成为滋养作物的甘霖而非灾害,乡村振兴让农民有了更多抵御风险的能力。 思绪万千,雨声未歇。我感恩生于这个相对公平的时代,却也明白老舍先生的警示依然有价值,社会的公道不会自然降临,需要制度保障和人文关怀的双重努力。雨本无私,人当有义。这便是这场下在书页间和现实中的雨,给予我最深的启示。 雨声淅沥,敲打着今昔时空。村里的雨水依旧平等地洒落,而人世间的公平却需要一代代人的抗争与守护。祥子们用鲜血浇灌的道路尚未抵达终点,每一滴雨都在提醒生者,真正的公道不在天,而在人的手中。在这家乡的雨日,祥子的故事不再是远去的悲剧,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去的黑暗,也反射出当下的光明,更提醒我们继续前行的方向。而这雨声,仿佛是历史永不停息的叩问,询问每一代人:你们是否正在创造一个更加公道的世界?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2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