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132-12.4-12.5 次告金刚藏:闻前章说,圆觉普照,寂灭无二,始知众生,本成佛道,遂起深疑,即伸三难:一、以真难妄:若诸众生,本来成佛,唯是一真,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之妄?二、以妄难真:若诸无明妄法,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三、真能生妄:若诸异生,本来成佛,后起无明,此乃真能生妄,一切如来,已经返妄归真,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此皆根心之疑,能障大乘正信。佛即答云:虚空本不生华,真金理无重鑛。(圆瑛法师《圆觉经》讲义自序) 在座诸位,意识型态,你要推论过去,是不可能推论出一个开始的;往后去推论生灭的意识心,也推论不出一个结束的。因为生灭的意识心是虚妄的。虚妄的,你如何要找到一个缘由的东西?它是虚妄的东西。我们活着的时候讲过去、现在、未来,这个都是生灭当下这一念去刻画过去、现在、未来。你为什么有昨天?就是有今天的当下,推论昨天。其实是当下这一念的今天。你为什么会有明天?就是因为当下的这一念,肯定现在叫做今天,去推论我有明天。明天是当下这一念妄想推论出来的;昨天、以前,也是当下这一念推展出来的。所以,并没有过去那个昨天;也没有未来,未来还没有到;也没有当下,当下无相,它是妄想。妄想无明,它没有根本,所以只能说一说。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2:3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1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6: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1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2:3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9: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圆觉经》132-12.4-12.9 次告金刚藏:闻前章说,圆觉普照,寂灭无二,始知众生,本成佛道,遂起深疑,即伸三难:一、以真难妄:若诸众生,本来成佛,唯是一真,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之妄?二、以妄难真:若诸无明妄法,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三、真能生妄:若诸异生,本来成佛,后起无明,此乃真能生妄,一切如来,已经返妄归真,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此皆根心之疑,能障大乘正信。佛即答云:虚空本不生华,真金理无重鑛。(圆瑛法师《圆觉经》讲义自序) 好,我再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第三,真能生妄:意思就是真心如果能够生出妄心,那么成佛以后又会变众生,这个就是根本疑问。若诸异生——如果这种种差别的众生,世尊说本来成佛,这应该世尊的含意说,他的本质有成佛的可能性。那金刚藏菩萨故意这样问:本来成佛,后来又起无明,你讲出有一个开始。但佛陀也知道这是无始无终,染净和合,必然的答案。他一定要设立本来成佛,是应该说本质是佛。好了,这有一个开始的定义,本来成佛,后来又起无明,那不是说本来成佛又变众生,众生又成佛,成佛又变众生,这样要到无止尽的疑问,这个乃是真能生妄,真心能够生出妄心,这个就是金刚藏的疑问了。那么,一切如来不是已经返妄归真了吗?返这个妄心回归到真心了吗?那么何时,什么时候又生一切的烦恼?生一切的烦恼就变众生了。什么时候,又生出一切烦恼?什么时候,就变成佛,又变回来众生呢?这个都是一切众生根本的疑问,叫做根心之疑,能障碍大乘正信。你有疑问,如何起大乘的正信呢?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3
00:00 / 02:3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4
00:00 / 2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4
00:00 / 02: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第五十一篇 一、出处:源自佛典的智慧核心 “以幻修幻”出自佛教经典《圆觉经》,是佛陀对普贤菩萨提问的回应。经中普贤菩萨问道:“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佛陀则以“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为喻,指出修行者需借虚幻的修行法门破除更深层的妄执,最终“诸幻虽尽,不入断灭”。这一概念亦在《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中呼应,成为大乘佛法“空性”观的重要实践路径。 二、义理:虚实相生的觉悟阶梯 1. 以幻破幻的辩证逻辑 佛教认为,身心世界皆为因缘聚合的幻相,但众生因无明执着,误假为真。修行并非否定现象存在,而是通过“借假修真”——以幻法(如持咒、观想)对治幻执(贪嗔痴),如同以药治病,病愈则药弃。正如圣空法师所言:“楞严咒是过河的船,到岸即舍”。 2. 从渐修到顿悟的次第 《圆觉经》提出“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的渐次法门:先观身如幻,再离幻心、幻尘,最终连“远离幻”的执着亦需放下,如钻木取火,木尽火灭,归于清净自性。此过程强调“有修有证”的实践,而非空谈玄理。 3. 超越二元对立的终极圆满 以幻修幻的终点是“非幻不灭”的觉性显露。此时,修行者不再陷入“幻与真”“修与不修”的分别,如水本无波,映现万象而不染,此即“大圆镜智”的境界。 三、现实修行:从理论到生活的转化 1. 日常观照:不执现象 在纷扰中保持觉知,如《金刚经》所言“应作如是观”。面对顺逆境遇,皆视如梦境,减少贪嗔反应。例如,遇争吵时可默念“此声如空谷回响,无实无住”,以此淡化对立。 2. 善用方便法门 持咒、念佛、禅坐等方法虽为幻法,却能收摄散乱心。圣空法师强调,正法需能“断自私无明”,若修行反增执念,则偏离本质。如诵经时专注音声流动,而非追求神秘体验。 3. 终极超越:放下法执 修行成熟后,需超越对“修行”概念的依赖。正如《圆觉经》比喻“灰飞烟灭”,连“我在修行”的念头亦须消融,方契入“无修而修”的自在。 结语 “以幻修幻”既是佛法的深刻哲理,亦是直指人心的实践指南。它不否定现象世界的存在,而是以智慧之剑斩断妄执之链,最终在幻相中照见本自圆满的觉性。如苏东坡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修行之路,正是从“见山是山”到“见山只是山”的觉醒之旅。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9: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5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8: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3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6: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8: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