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08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00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7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3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8
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43
寸心归家国 残阳如血,染透了雁门关的城楼。戍卒陈烈紧了紧身上的铠甲,指腹摩挲着腰间半块玉佩——那是临行前妻子林氏塞给他的,另一半在她怀中。城楼下,胡骑的嘶吼渐远,他望着绵延的长城,想起出发时林氏的话:“你守好国门,我守好家。” 这是华夏大地上流传千年的默契。男儿执戈赴边,以血肉之躯筑成屏障。从秦汉的烽燧到唐宋的关隘,从抗倭的战船到守疆的哨所,他们踏遍戈壁荒原,饮尽风霜雨雪,哪怕马革裹尸,也绝不让胡尘染寸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不是一句空话,是他们用生命写就的誓言。 女儿则守着血脉的根脉,在烟火人间延续家国的温度。林氏每日操持家务,教孩儿识字,讲边关的故事,把对丈夫的思念藏进一针一线的衣物里,把对家国的期许融入孩儿朗朗的读书声中。她们是田埂上耕种的身影,是灯下缝补的指尖,是战乱中护着孩儿逃难的臂膀,用坚韧撑起后方的天地,让“家”成为国门最坚实的后盾。 守国门者,守的是千万家的安宁;守血脉者,守的是民族的星火。无论是城楼之上的铠甲寒光,还是茅屋之中的鬓边白发,那份“家国为重”的情怀始终滚烫。这情怀,让华夏文明在岁月流转中生生不息,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信念,永远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底。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