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2
你用AI创作的作品版权就一定归你吗?快来分享你的经验 你有没有想过:你画的一幅画、写的一篇故事、做的一个模型,为什么别人不能随便拿去用?这就是“版权”在保护你。版权就像是给创作者的一把“专属钥匙”,它告诉大家:这是我用脑子和心思创作出来的,不能随便复制或商用。 但是,如果我们用AI工具来帮忙创作,比如画画、设计角色,版权还属于我们吗?答案是——要看你有没有真正参与创作。 如果你只是点一下“生成”按钮,AI自动帮你画,那这幅画可能不算你的作品。但如果你自己设计了主题、构图、风格,还用AI来辅助优化,那这就属于“人机合作”,版权还是你的。 为了让我们的作品更有版权保障,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流程来创作: 1️⃣ 先动脑构思:想清楚你要创作什么,比如角色的性格、用途、风格等。 2️⃣ 再写清提示词:告诉AI你想要的内容,比如“设计一个活泼的隐翅虫角色,适合做儿童手办,参考迪士尼风格”。 3️⃣ 生成后要筛选:多试几次,选出最符合你想法的版本。 4️⃣ 可以再加工:比如加上颜色、背景、做成模型或手办。 5️⃣ 记得保留过程记录:这样你就能证明这真的是你创作的! 举个例子: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设计Q版手办。我先想好了要做一个拟人化的隐翅虫,再告诉AI我的想法,生成图像后我挑选了最满意的一张,还做成了3D模型并涂了颜色。这个过程都是我主导的,所以版权属于我! 那版权真的能带来收益吗?我们来看几个真实的例子: 💡 有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叫《大圣归来》,上映前开放了版权众筹,89位投资人一起出资780万元,结果电影大卖,他们分到了超过3000万元的利润,回报率高达400%!这就是版权变成“收入”的力量。 🧸 还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官方手办,仅用3小时就众筹了100万元,因为版权清晰,大家敢投、敢买、敢用。 🎧 在音频平台上,有人投资有声书版权,通过播放量和订阅获得稳定收入。版权就像是一种“创作资产”,可以持续带来收益。 #AI智绘教室 #智慧教室 #人工智能 #版权意识 #你有没有想过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18
真令人惋惜啊?《我的楼兰》版权纠纷:一曲经典的遗憾与沉思 #即梦AI #创作灵感 #dou上热门 #刀郎 #抖音热 @DOU+小助手 《我的楼兰》版权纠纷:多重矛盾交织下的行业深思 刀郎、云朵、苏柳围绕《我的楼兰》衍生的《雪线之上》版权纠纷,不仅是一场个体权益的博弈,更折射出音乐行业转型期版权保护、创作自由与文化传播的深层矛盾,引发全行业对艺术生态的重新审视。 《我的楼兰》作为2011年的经典作品,由苏柳作词、刀郎作曲、云朵演唱,凭借西域风情与高音演绎斩获多项荣誉,奠定其在华语乐坛的地位。2025年9月,网友“文武可可”受戍边纪录片触动,借用原曲旋律重新创作歌词,打造出致敬边防战士的《雪线之上》,云朵在西藏那曲演唱会首唱后,作品24小时播放量破亿,成为现象级爆款,谭维维的翻唱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然而,爆红背后版权争议骤起。原词作者苏柳工作室发布声明,指出未授权歌词改编,强调歌词版权从未转让,指责该改编侵犯著作权,认为其破坏了原词的历史意境。改编者文武可可则以“非商用”“致敬英雄”为由辩解,主张情感共鸣的重要性。刀郎团队仅回应“尊重法律”,未明确表态是否授权,最终导致《雪线之上》全平台下架。法律界明确指出,未经词曲作者共同授权的改编涉嫌侵权,可能面临高额赔偿。 这场纠纷引发社会舆论两极分化。支持维权者认为,捍卫原创权益是行业发展的基石,未经授权改编将动摇版权保护根基;同情改编者一方则认可作品的正能量价值,认为艺术不应被法条束缚。同时,此案暴露了传统师徒合作模式与现代版权制度的冲突,推动中国音集协出台新规,要求师徒合作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版权归属与授权期限,也引发了关于作品“合理使用”边界的广泛讨论,有学者建议设立“文化遗产歌曲库”促进经典作品创新传播。 争议的核心在于多重矛盾的碰撞:创作者合法权益与公众情感共鸣的平衡、音乐产业利益分配与艺术纯粹性的协调、艺术改编自由与法律边界的界定。尽管《雪线之上》下架,但其20亿播放量证明了作品的感染力,也让《我的楼兰》实现了从历史挽歌到时代共鸣的价值延伸。 此次纠纷为音乐行业敲响警钟,如何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原创权益,为艺术创新留足空间,让经典作品在新时代实现价值延续,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