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上的秧歌之花——#绥德秧歌队指挥 #任艳艳| 在陕北绥德的黄土坡上,任艳艳的童年时光,是在爷爷奶奶哼唱的信天游和街头巷尾的秧歌锣鼓声中度过的。那时候,每到农闲节庆,村里的男女老少便会自发组织起秧歌队伍,鲜艳的绸带在风中飞扬,欢快的鼓点震得人心也跟着雀跃。小小的任艳艳总是挤在人群最前面,眼睛瞪得大大的,不错过秧歌表演的任何一个动作,那些灵动的步伐、俏皮的扭摆,就这样在她心底种下了热爱的种子。 上中学时,学校组建文艺队,任艳艳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秧歌组。一开始,她的动作总是生硬又不协调,常常跟不上节奏,同学们的小声议论让她有些沮丧。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每天放学后,她独自留在操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基本动作,从简单的十字步到复杂的扭腰摆胯,汗水湿透了衣衫,膝盖也因反复练习磕得青紫。终于,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任艳艳作为秧歌队的主力,用充满活力与热情的表演,赢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她更加坚定了在秧歌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后来,凭借出色的舞蹈天赋和对秧歌的热爱,任艳艳考入了专业院校,系统学习舞蹈与民间艺术。在学校里,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从舞蹈理论到肢体技巧,从民族文化研究到舞台表演艺术,每一门课程她都全力以赴。同时,她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绥德秧歌,利用假期回到家乡,深入田间地头,向老一辈的秧歌艺人请教,收集那些即将失传的秧歌套路和鼓点节奏,将传统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毕业后,任艳艳毅然回到绥德,成为了一名专职的秧歌艺术工作者。她加入了当地最有名的绥德秧歌队,从普通队员做起,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对秧歌的深刻理解,很快就崭露头角。一次,秧歌队受邀参加一场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原本的指挥因意外无法参加,关键时刻,任艳艳临危受命。她站在队伍前方,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随着她手中的指挥棒轻轻一挥,激昂的鼓点响起,队员们紧密配合,在她的带领下,秧歌队的表演如行云流水,将绥德秧歌的豪迈与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演出大获成功,任艳艳也因此成为了秧歌队的正式指挥。 成为指挥后的任艳艳,深感责任重大。她深知,绥德秧歌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家乡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与记忆。为了让绥德秧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7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