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2024/4/8 冠軍-HICC香港拍賣 LOT 113】 1906年丙午戶部大清銀幣“中”字壹兩銀質樣幣,37.6g,K-934,L&M-16,大清戶部天津造幣總廠試鑄,未發行,存世稀少,NGC AU DETAILS,腐蝕,張南琛收藏 拍賣記錄: 2011年1月4日,NGC AU DETAILS,成交價26,400美元 2019年3月25日,PCGS SP 58,成交價69,000美 1903年,戶部造幣總廠委託天津瑞記洋行從美國常生廠進口機器,經過兩年的籌建,於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6月正式投產。為緩解當時錢荒問題,造幣廠先行試造銅幣。該廠設立的目的是統一貨幣制度,故命名為“總廠”,並在簡明章程中規定:“所造三品之幣,即文曰大清金幣、大清銀幣、大清銅幣,通行天下以歸一律。”次年(1906年),該廠以戶部名義試製了銘刻“大清銀幣”的壹兩計重系列銀幣,共四枚,面值分別為壹兩、伍錢、貳錢及壹錢。此系列銀幣正面中央陰刻“中”字,泉界習稱為“中字壹兩”。其中,壹兩幣的幣邊外緣飾有水波紋,設計新穎別緻。 此幣重壹兩,但直徑為40.8毫米,僅比標準的七錢二分銀幣(直徑39毫米)稍大。1903年北洋銀元局在試製“戶部壹兩”時曾提出,重壹兩的硬幣直徑應比七錢二分幣加大一成,以防止新舊幣混淆,同時也能使聲音更清脆,避免偽造。戶部原本計劃以此套銀幣為樣板,通令全國各地仿鑄,但因各地觀望態度,最終未能推行。 此幣的模具有兩種版式:一種地章表面平整無瑕,通稱“原鑄”;另一種地章表面有不規則粒狀凸起,疑為鋼模鏽蝕後再次使用所致,通稱“後鑄”,亦有“痱子版”的戲稱。其確切形成原因尚不明確,但前者因無瑕疵,在觀賞及收藏價值上均優於後者。 冠軍拍賣在其2011年8月的拍賣會上曾售出一枚寬邊無斑點的“中”字壹兩樣幣,重38.7克,比普通樣幣重約2克,成交價為70,800美元。此外,一套出自霍華德•包克收藏的“原鑄”版1906年“中”字銀質樣幣在冠軍拍賣的協助下,於2016年捐贈至莫裏茨堡藝術博物館,其中包括已知品相最好的壹兩銀樣,經評NGC SP66。 2020年5月,Stack's Bowers Galleries以180,000美元的價格拍出一枚PCGS SP63的“中”字壹兩;2021年9月,Stack's Bowers Galleries在香港以504,000美元拍出一枚PCGS SP63+的“中”字壹兩;2022年8月,誠軒拍賣以8,39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