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99
jenny3天前
我看到了: 2025年11月2日的杭州马拉松,是一场运动与城市、个体与群体交织的活力盛宴。 从起点那片涌动的人潮开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跑者齐聚,他们的号码牌闪烁着独特的故事,眼神里满是对挑战的敬畏与对突破的渴望。当发令枪响,数万人的脚步在杭城的道路上奏响激昂的乐章,这是个体意志的绽放,更是群体精神的共振。 杭州的景致是这场马拉松的绝美底色。跑过西湖畔,湖水的静谧与跑者的律动形成奇妙反差;穿梭于老巷间,历史的厚重与运动的活力碰撞出别样火花;途经现代化的楼宇群,城市的蓬勃发展又为这场赛事注入时代的脉搏。赛道沿途,志愿者的微笑、观众的呐喊、补给站的关怀,织就了一张温暖的人文之网,让每一位跑者在挑战身体极限时,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这场马拉松,不止是一场竞技,更是杭州向世界展示的一张名片。它展现了城市的包容——容得下专业选手的速度角逐,也容得下大众跑者的快乐参与;它彰显了城市的活力——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始终奔涌着向上的劲头;它传递了健康的生活态度——让更多人看到,奔跑不仅是运动,更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探索。 在2025杭州马拉松的赛道上,有两种身影格外动人:一边是累到落泪却仍在咬牙坚持的女孩,橙色运动背心被汗水浸湿,每一步都带着对极限的挑战;另一边是“黑暗跑团”的视障跑者与陪跑员,他们手牵着手,在奔跑中打破黑暗的边界。 那女孩的眼泪,是对自我的较真,是在疲惫顶点时仍不放弃的倔强——马拉松从来不是只有轻松的畅快,更多是和身体的拉扯、和意志的对话,她的眼泪里,藏着无数跑者感同身受的挣扎与最终战胜自己的荣光。 而“黑暗跑团”的奔跑,是关于“看见”与“陪伴”的故事。视障跑者在陪跑员的引导下,用脚步丈量杭城的赛道,他们的每一次摆臂、每一次呼吸,都是对“不可能”的颠覆。陪跑员的手是方向,更是信任的桥梁,他们一起跑过的路,证明了热爱从不会被黑暗阻隔,运动的意义也远不止于速度,更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在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就是马拉松的魅力吧,它让个体的坚持闪闪发光,也让群体的善意熠熠生辉。有人在独自的拼搏里流泪,有人在结伴的奔跑中欢笑,可无论是哪种模样,都是对生命热忱的注解——只要跑下去,就有光。 当最后一名跑者冲过终点,这场盛宴落下帷幕,但它留给杭城的,是更浓厚的运动氛围,留给跑者的,是突破自我的成就感,留给每一位见证者的,是对“坚持”与“热爱”最生动的诠释。
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抱着“肯定不会中签”的心态报了杭马,没想到居然中了! 既然中了,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九、十月拼命训练,可最长也只拉了个半马,每月跑量刚过一百多公里。对30公里后的世界一无所知,心里没底,怕撞墙,怕跑不完,但对冲42km终点线的渴望,终究更强烈一些。 于是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跑到30公里就算胜利,后面能跑就跑,不能跑就走,实在不行还有收容车,绝不逞强。 前半程稳住6分50秒的配速,状态尚可。可随着杭州的太阳越来越烈,后半程的疲惫和肌肉酸痛一波接一波涌来。20公里后速度开始掉,坚持跑完30公里,31公里处心脏微微发紧,只能停下来走。幸好路上有跑友互相打气,就这样跑跑走走,撑到了35公里——“怎么还不到!这段路也太长了吧![恐惧]” 37公里,被530的配速员追上了。试着跟了他们两公里,到39公里,真的跑不动了,只想走。直到最后500米,看见大莲花在眼前展开,忽然浑身是劲——冲!那一刻,整座城市都在为我加油。 跨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全世界仿佛都安静下来。那一瞬间觉得,人生中大概没有比这更难的挑战了。而今天,我做到了——在清醒、可控的状态下,突破了自己。 2019年,我是杭马赛道边递水的大学生志愿者;2025年,我终于用脚步亲自丈量了这42.195公里的热土。 坚持,原来真的就是胜利。每一步,都算数。 感谢朋友们的守候, 下次,我还想继续跑!#杭州马拉松 #杭马 #马拉松 #坚持的意义 #杭州
00:00 / 09: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