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阿喜5天前
第一次独自搭高铁时,我提前三小时守在车站,手机里存了七八个“高铁站流程指南”——盯着检票口电子屏的字能看半分钟,怕错过广播;找到座位后要反复核对车票和座椅编号,怕坐错车厢;24寸的行李箱在行李架前卡了五分钟,踮脚、侧推、求助邻座,手心的汗把纸巾浸得发皱。最狼狈的是遇到没有电梯的老站,拖着箱子爬楼梯时,轮子卡在台阶缝隙里,箱子“哐当”一声歪在地上,我蹲在人流里,连把它扶起来都觉得费劲。 后来的日子像是一场场“通关练习”:现在我能扫一眼车票就精准定位检票口的方位,拖着箱子在早高峰的站台里侧身穿梭;遇到爬楼梯的路段,会先把箱子侧立,一手扣住拉杆、一手托住箱底,一步一阶地往上走,喘着气时还能对路过的旅客笑一笑;甚至能在高铁启动前的两分钟,利落地把箱子塞进行李架最里层。 今天在车站等车,忽然在玻璃倒影里撞见自己:头发被风掀得有些乱,拖着箱子的手稳稳地握着拉杆,站在人来人往的候车厅里,没了当初的慌张,反倒透出点舒展的劲儿。那一刻忽然觉得“这样的自己,挺漂亮的”。 原来成长从不是“变得厉害”,是把“我不行”的褶皱慢慢熨平,是在每一次“硬着头皮”里,学会接住自己的窘迫与狼狈,再把这些狼狈,酿成独属于自己的底气。而最动人的成长,是终于能在奔波的生活里,看见那个“撑住了”的自己,然后真心实意地觉得:“你看,你其实做得挺好的。”#好天气 #随笔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