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贰5天前
我们并肩走在晚风里,像过去无数个放学、下班的傍晚一样。话题不知怎的,就绕到了共同的朋友小雨身上。 你望着远处明灭的灯火,语气平和,像在评论一部看过的电影,淡淡地说:“她很好。” 就这一句。 这三个字落进我耳中,却瞬间被心跳催化,膨胀成一片震耳欲聋的轰鸣。 我们之间最远的距离,是你把‘她很好’当作一句客观评价, 在你的认知里,这或许只是一句不掺杂任何私人情感的、基于事实的判断。它轻飘飘的,没有任何额外的重量。 而我却把它听成了可能的开始。 我的内心世界,因这三个字而地动山摇。 “她很好。”——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开始欣赏她这种类型的女孩? “她很好。”——你是在向我透露你的偏好,还是在试探我的反应? “她很好。”——这是否是我们之间,一个隐秘而温柔的、关于未来的讯号? 我低下头,藏起微微发烫的脸颊,开始在脑海里为我们构画一个全新的故事版本。那个故事的扉页上,就写着你这句石破天惊的“她很好”。 此后的几天,我都在小心翼翼地解读这个“开始”。我斟酌着回复你的每一条信息,留意着你是否会有后续的表示。 直到一周后,我们一群人聚会。小雨带着她的新男友来了,你笑着上前,熟稔地拍了拍那男生的肩膀,转头对我们介绍:“喏,这就是我上次跟你们提过的,让‘她很好’的小雨神魂颠倒的家伙!” 你笑得坦荡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 那一刻,我所有精心构建的幻想,如同被戳破的肥皂泡,无声碎裂。 原来,你那句“她很好”,真的就只是一句客观评价。它不指向任何未来,不蕴含任何暗示。它轻得像一阵风,吹过了,也就散了。 只有我,还站在原地,徒劳地想要捕捉那阵风里,并不存在的温柔。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傍晚骑电动车接孙孙放学,广州的风还带着点夏末的暖,他小手抓着我衣角,突然凑到耳边问:“爷爷!人为什么要读书呀?” 我放慢车速,笑着跟他说:“牛牛啊,你平时最喜欢听爷爷讲故事了,对不对?读书啊,就像能跟成千上万有智慧、心眼还好的名人聊天。你想啊,我们不用走远门,翻开一本历史书,就能跟几千年前的孔子“坐一块儿”,听他讲怎么跟小朋友友好相处,怎么犯了错敢承认;翻开一本名著,又能见到写《西游记》的吴承恩,跟他唠唠孙悟空怎么打妖怪,唐僧为啥非要去西天取经。这些人都特别高尚,特别有智慧,他们把一辈子攒下的道理、见过的稀奇事、甚至怎么面对困难的办法,都一字一句写在书里,就等着咱们翻开书,跟咱们说心里话。 而且啊,跟这些高尚智慧的的人“聊”得越多,你就越明白做人要善良、做事要坚持,遇到不开心的事也知道怎么化解。慢慢的,你也会变成像他们一样懂事、有涵养的孩子,跟小朋友玩不吵架,听爸妈的话,走到哪儿大家都喜欢你。 孙孙听完,小脑袋靠在我后背,还小声说“明天要带绘本去幼儿园”。其实跟孩子讲大道理没用,把读书说成他熟悉的“聊天”,他反而能听进去——这大概就是咱们长辈跟孩子聊天的小窍门吧。 作者按:当天晚上把这段对话记在本子上时,还忍不住笑——孙孙睡前特意把绘本放在枕头边,说要跟“书里的朋友”再聊会儿。原来孩子的世界里,“聊天”比“讲道理”管用多了,也希望这份小温暖,能给同样在陪娃成长的家长们一点小启发。 #隔代亲的小温暖 #带娃路上的小感悟 #祖孙对话里的大道理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19: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3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