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0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一吴焕先烈士。#吴焕先(1907年7月28日—1935年8月21日),湖北省黄安县(今河南省新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鄂豫皖、鄂豫陕苏区创建人之一,被誉为红二十五军的“军魂”。 1923年,吴焕先考入麻城乙种蚕业学校接触进步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回乡组织农民协会,领导“五抗”(抗捐、抗债、抗租、抗税、抗稞)运动,甚至说服家人焚烧田契债据、分土地给佃户。1927年11月,他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与黄麻起义,担任攻城主力攻打北门,后参与创建鄂豫皖边区首个革命根据地——柴山保。 1931年红二十五军成立后,吴焕先历任七十三师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他临危受命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力主重建红二十五军并任军长,率部取得郭家河、潘家河等战斗胜利,稳定根据地局势。1934年,他与徐海东指挥部队转战鄂豫皖,恢复多块根据地;长征中创建鄂豫陕苏区,制定合理土地与经济政策,使红二十五军从不足3000人发展到7000余人。 1935年7月,获知中央红军北上消息后,吴焕先果断率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截断西兰公路、威胁敌人后方,有力策应中央红军。部队途经回民聚居区时,他制定“三大禁令、四项注意”,严格执行民族政策,获回族群众拥护,毛泽东曾称赞其“政策水平很高”。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在甘肃泾川四坡村南渡汭河时遭国民党军突袭。吴焕先率150余人抢占制高点指挥战斗,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他牺牲后,红二十五军仍于9月抵达陕北,成为长征中最先到达的主力红军之一,为革命保存重要力量。 吴焕先一家满门忠烈:1927年,6位亲人被恶霸地主杀害;1933年,身怀六甲的妻子曹干先为给部队送粮饿死途中。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其革命精神激励后人传承红色基因。#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近代帮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英雄人物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智慧和担当,在各自领域为国家的独立、发展与振兴披荆斩棘,他们的贡献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艰难历程。以下将从政治、军事、科技、实业、外交等多个维度,剖析对近代中国崛起起到很大帮助的代表性人物。其中代表人物有: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左宗棠,张自忠,杨靖宇,钱学森,邓稼先, 袁隆平,卢作孚,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陈嘉庚, 顾维钧,周恩来等英雄人物; 近代中国的崛起,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是无数仁人志士在不同领域共同努力的结果。政治领袖们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重塑国家体制,引领中国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军事英雄们舍生忘死,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科学家们刻苦钻研,突破技术壁垒,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实业家们艰苦创业,努力夯实经济基础,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外交家们纵横捭阖,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争取应有的地位和尊严;教育家们默默耕耘,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除了他们,还有无数华夏儿女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共同构建了近代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实路径,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被后人铭记。朋友们,当我们站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华夏大地上,回首往昔,展望未来,“中国梦”这三个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而民族振兴,便是这伟大梦想中最为激昂的旋律。 曾几何时,我们的民族历经沧桑,遭受了无数的苦难与屈辱。列强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家园,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但我们的先辈们从未放弃,他们怀揣着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渴望,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戊戌变法的谭嗣同;从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到五四运动的热血青年,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我们拥有先进的科技,便捷的交通,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中华儿女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从“神舟”飞天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5G领先,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00:00 / 06: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是中国元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工程专家。他毕生致力于科学实践,以其在天文仪器革新、历法编纂和水利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将中国古代科技推向了新的高峰。 郭守敬的科学贡献首先体现在天文观测与历法改革上。1276年,他受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主持编制新历。为获得精确数据,他创造性地研制了近二十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取代了结构繁复的传统浑仪,提高了观测精度;高表通过横梁与景符的巧妙组合,使日影测量误差缩小到毫米级。他主持的“四海测验”在全国范围内设立27个观测点,北至西伯利亚,南抵西沙群岛,实测范围之广前所未有。1281年颁行的《授时历》集其大成,测得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代公历值完全一致),并首创“招差法”计算日月运动、“弧矢割圆法”进行黄赤道坐标换算,其精度保持使用达364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在水利工程领域,郭守敬同样展现了卓越才华。他早年主持修复西夏故地的唐来、汉延等古渠,使“塞上江南”重现生机。1291年,他提出打通大都(今北京)与通州间漕运的宏伟计划,通过精密地形测量,设计出包含24座水闸的节水行舟系统——通惠河工程。该工程巧妙引白浮泉水西折南转,汇聚西山诸泉,既解决了水源问题,又避免了沙河洪水威胁,使江南漕船可直抵京畿,彻底完善了京杭大运河最后一段航道。他提出的海拔概念比西方早五百余年,其水利规划中体现的系统思维至今仍被称道。#科普 #科技 #历史 #中国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杨振宁对中国做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推动中美学术交流[__LINK_ICON]: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了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的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他还向中央领导同志提议恢复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近百名中国学者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后来成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 促进国内科技教育发展:他先后帮助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设立理论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机构。1997年开始全力支持清华大学的理论建设,2003年之后,放弃美国高薪待遇,定居北京[__LINK_ICON]。他把创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当成“他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捐献100万美元现金,还募集超1500万美元资金,用于支持研究院的发展。 - 引进顶尖人才:杨振宁利用个人影响力,邀请了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延揽密码学专家王小云院士,邀请张首晟、文小刚等一批杰出学者来工作,为清华大学培养了数不清的人才,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储备。 - 提升中国科研国际影响力:他发起建设了60多个顶级的物理实验室,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将国内冷原子凝聚态物理等科研水平一下子推进了几十年[__LINK_ICON]。他的科研成就和国际声誉也让世界对中国的科学研究有了更高的关注和认可,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杨振宁 #传奇人物 #杨振宁翁帆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一罗忠毅烈士。#罗忠毅(1907-1941),原名罗宗愚,湖北襄阳人,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抗日民族英雄,其一生始终投身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 罗忠毅早年曾加入东北军,在部队中接触进步思想,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满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毅然脱离东北军,前往闽西革命根据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启革命生涯,成为他从普通军人到革命战士的关键节点。 加入红军后,罗忠毅凭借出色的军事天赋快速成长,先后担任闽西红军独立第10师参谋长、福建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他长期在闽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面对国民党军的“围剿”,多次以灵活战术突破封锁,不仅保卫了闽西苏区的核心区域,还参与组建了多支地方红军武装,为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的坚持作出重要贡献。 1938年新四军东进苏南后,罗忠毅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第2路司令员;1940年“江抗”主力西撤后,他临危受命,与廖海涛等人重组江南指挥部新编第3团,仅用数月就恢复了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格局。 任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苏南军区司令员期间,他针对日伪军“分进合击”的“扫荡”战术,首创“梅花桩”式防御体系——以多个游击据点相互策应,灵活牵制敌军,先后指挥了“反清乡”“反扫荡”战斗数十次,其中1941年春的“黄金山三战三捷”,用少量兵力就击溃日伪军千余人。 在苏南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政策,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同时严格要求部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许多群众主动为新四军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形成了“军民共抗敌”的良好局面。 1941年11月28日,日伪军集结3000余人,携带重武器突袭新四军第6师驻地——江苏溧阳塘马村,目标是摧毁苏南军区指挥机关。当时军区机关及群众近千人,而能作战的兵力仅数百人,罗忠毅与政治部主任廖海涛果断决定:由他俩率部断后,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 战斗中,罗忠毅亲自登上前沿阵地指挥,先后两次击退敌军冲锋;激战至午后,他左臂、腹部多处负伤,仍坚持用手枪还击,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廖海涛也在战斗中牺牲。此次战斗,罗忠毅部以牺牲200余人的代价,成功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用生命守住了苏南抗日的火种。向英雄致敬 !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再现伟大的杨振宁🌷 杨振宁,中华5000年历史上的科学第一人,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为全人类和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宇宙有四个场,爱因斯坦穷尽后半生全部精力也没有统一一个,杨振宁一个人就统一了三个半场,他是人类唯一最接近于四维空间的人,规范场,人类科学上的壮举。 他打破美国的封锁阻挠,利用他在世界上领导的科学实验室,以物理学领领袖地位和威望,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上千位世界第一流的科研专家,培养的这些人才后来有120多位都成为了两院院士,让我们一举在尖端科学研究上赶上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在他亲自领导和指挥设计下,为我们国家建立了十几所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久以后将会培养出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甚至涌现出世界级科学大师。杨振宁 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任何人都不可替 代的。 翁帆;为了能够把杨振宁留在国内,照顾好杨振宁,她嫁给了杨振宁,她和她的父母说,能够把杨振宁留在国内,那将对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是谁想嫁给杨振宁就能嫁的,得经过组织严格的审查考核合才可以的。杨振宁在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下活到了现在100多岁,杨振宁多活一天就是对人类和祖国多贡献一天。 2024年美国科学大会传出一个消息,翁帆研究发表的科学理论如果在今后得到验证,就将成为比肩爱因斯坦的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们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杨振宁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 宇称不守恒定律: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理论颠覆了宇称守恒的传统认识,并通过实室验证,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1954年,杨振宁与罗伯特:研专米尔斯合作提出了杨.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是现代物理学最重要的物理学理论,为基本粒子物理学打下了重要基础。杨﹣米尔斯论是对现代物理学发展有着深远响。该理论在之后的20年中虽然不被理解,但最终成为研究宇宙引力模型的基础。 其他贡献: 杨振宁在统计力 学,对称原理、用粒子物理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他提出经过组了相变理论、波色子多体问略才可题、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等,这些工作都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0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