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一阁收胜景,千古有余悲 此前已登临过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诗情。因决定拜访滕王阁,便提前听了很多遍《滕王阁序》的讲解,愈发惊叹于王勃惊世的才华。 亲临其境,这座历经多次重建、由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的现代版滕王阁,依然十分壮观。登上五层,极目远眺,见落霞满天,却不见孤鹜;偶有鸟群齐飞,亦有飞机掠过天边,倒真应了那句“秋水共长天一色”。只是,昔日“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的景象已不复可见,“烟光凝而暮山紫”的暮色,也被林立的高楼所替代。 凭栏远望,一种国泰民安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然而,在阁内读到关于梁思成先生为保护北京古都奔走的故事时,心情却不由得低落起来。 当年盟军轰炸日本,梁思成先生建议保住京都与奈良,只因那里存有无价的古建筑与文物。美国人采纳了他的建议,至今两地人民仍感念他如神。可当他极力主张完整保存旧北京、另建新城与之呼应时,却未被采纳。 当他意识到旧城整体已无法保全,便退而求其次,为保住城墙与城楼而奔走呼号。可惜,换来的却是一场无端的批判。北京城墙终究难逃被拆的命运。至1958年底,外城城墙与城楼几乎拆除殆尽。他曾痛心地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割掉我的一层皮!” 尽管他最终未能守住深爱的北京城墙,但每每想起当年罗马向游客收取“入城费”,称“每一片瓦砾都是文物”时,仍不禁设想:若老北京城尚在,其气韵与价值,应远在罗马之上吧。 登阁一望,百感交集。哎,悲喜皆有所得。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一诗倾楼,千载愁空》 ——醉美黄鹤楼,墨香浸透的时光绝唱 烟波江上,白云千载。当崔颢挥笔写下《黄鹤楼》的瞬间,盛唐的天空便多了一颗不灭的星辰。这首诗如一枚玲珑的玉印,将时光与山河一同钤在历史的卷轴上,成就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不朽传奇。 你听,那平仄间流淌的何止是韵律?仙人乘鹤的缥缈传说,在“昔人已乘黄鹤去”的起笔中化作永恒意象。黄鹤楼从此不只是砖石土木,而是承载着华夏文人精神原乡的飞檐。李白掷笔的叹息,恰如最璀璨的星辰向另一颗星辰致意,让这诗篇镀上传奇的辉光。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工整对仗勾勒出时空交错的画卷。远眺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近观鹦鹉洲芳草茂盛,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在此完美交融。而最后笔锋陡转,“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叩问,让个人乡愁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漂泊之思。那江上烟波,荡漾的已是千年不散的惆怅。 崔颢其人虽被史书贴上“有文无行”的标签,但艺术终将超越创作者本身的局限。正如黄鹤楼历经战火屡毁屡建,这首诗也在岁月长河中不断被重新诠释,成为中华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密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杰作,能在道德评判之外,以纯粹的美学力量获得永生。 此刻,当我们再次吟诵这七律,仿佛看见墨迹未干的诗卷在时空中舒展。每一个字都是通往盛唐的密道,每一次诵读都是与古人灵魂的共振。这或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它让一座楼阁成为永恒的精神坐标,让一首诗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773字封神!26岁王勃的绝笔《滕王阁序》,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密码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篇骈文凭773字(含诗,以通行版本含标点统计)压得后世文人数百年难望其项背,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成千古写景标杆,它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宴会上的即兴之作,既写尽赣江秋景的壮阔,又道尽才子失意的孤愤,更创下37个成语、40余处典故的文学奇迹。本文从背景、文本、艺术、影响四大维度,带你吃透这篇“骈文天花板”的深层魅力。 一、26岁才子的“逆袭名场面”:即兴挥毫震翻全场 滕王阁坐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东岸,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的宴饮楼阁。上元二年重阳节,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后设宴,本想让女婿提前写好序文炫耀,却被一位不请自来的青年打乱计划。 这位青年就是王勃,当时年仅26岁,正因擅杀官奴之罪遇赦,正前往交趾探望被贬的父亲。面对满座名士,他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滕王阁序》(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瞬间震惊四座,阎伯屿直呼“此真天才也”。谁也没想到,这篇773字的即兴之作竟成千古绝唱——写完不久,王勃渡海遭遇风浪溺亡,年仅27岁,这篇序文成了他留给世间的最后回响。 二、逐段拆解:773字里的“景、情、志”三重暴击 1. 开篇铺陈:28字立住洪州底蕴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寥寥28字,既点出南昌的历史沿革与地理要冲,又用“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凸显此地的物产丰饶与人文荟萃,为宴集盛景铺垫氛围。 2. 登临揽胜:千古名句刷屏千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十字便勾勒出秋高气爽的意境;“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以对仗写尽滕王阁的巍峨壮丽,朱红楼阁与苍翠山峦相映成趣。 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将写景推向巅峰——晚霞与孤雁同频齐飞,秋水与长天融为一体,动静相生、虚实结合,被王夫之誉为“千古绝唱”。“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则以听觉呼应视觉,渔歌悠扬与雁鸣凄厉交织,为秋景添了几分灵动与苍茫。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2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2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