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66661天前
聊完外星生命,再来说说人类自己,未来能否移民或开发这些海洋星球?简单讲,难度堪比登天。 • 首先是距离遥不可及,这里不再赘述。但即使真的飞了几百年抵达LHS1140b,人类也面临如何安家落户的问题。由于整颗行星可能没有一寸固体陆地,我们没法像登陆月球那样建基地。如果星球有天然的卫星或者环绕空间站,或许我们可以先在轨道建立太空基地,作为科研和生活据点。 • 从太空基地出发,再派登陆器下去,在海洋表面建设漂浮平台或者大型海上城市。其实在地球上,工程师就提出过建造巨型海上漂浮都市的构想,用来容纳气候难民或解决陆地资源不足。同样的思路可以移植到外星,我们可以打造一个核动力的巨型舰船,长期漂浮在外星海洋上,作为人类的移民基地。 这座海上太空船需要具备闭环生态系统,自己种粮食、产氧气和水,同时能抵御外星大洋可能出现的狂风、巨浪和强辐射。总之,技术挑战非常大,但不是没有思路。毕竟我们目前连地球深海都无法永久定居,在外星海洋长期生存更是难上加难。 • 另一种定居方案是水下基地,比如在较浅的海域下沉一座压缩空气充填的海底城,外面是厚厚的圆顶或者钢壳,把海水和高压挡在外面,里面维持地球大气环境。我们在地球其实也做过类似试验,只是规模很小。要在外星海洋建一座自给自足的水下城,工程量和风险可想而知。海水的浮力、腐蚀、海洋生物的影响都得考虑。不过有海水也有好处,那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水本身就是氢能源的来源,通过电解可以制备氢燃料和氧气供呼吸。海水里还富含氘、氚等可用于核聚变的燃料,一旦人类掌握可控核聚变,在海洋行星上等于握有了无限能源,可以支撑城市运转和工厂生产。海洋中或许还有丰富的金属、离子、生物资源等,可以提取出来为我们所用。 •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人体自身的挑战,远离地球的环境千差万别,就算有宜人的20摄氏度海水,外星空气很可能无法直接呼吸。LHS1140b即使有大气,也未必含我们需要的氧气,极可能需要穿着宇航服或在密闭居所内生活。长期下来,人类生理也会发生变化,比如那边重力可能比地球高,移民者的肌肉、骨骼会变得更结实、发达。海洋环境湿度大,也许我们的后代肺活量会增加,甚至逐渐适应水下活动。 有人设想未来人类会通过基因工程让自己具备两栖能力,在水下也能自由呼吸,就像《海王》里的情节。不管是改造环境适应人类,还是改造人类适应环境,总之为了在异乡存活,我们需要极大的创造力与适应力。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