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 [日记:2025.11.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读高中的时候,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少年,少言寡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那时候学习几乎没人管,基本是靠自己内生的愿望和动力,这可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我也不怎么想学习的事,我思考的基本上都是人生和人类的终极性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生命的归宿、共产主义什么时候实现等等。 所以我经常到田野逛游、思考,回来写一篇日记,或则写一首诗,然后心情大好,这才开始学习。秋天来临的时候,辛弃疾这首《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就成为我经常吟诵的诗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吟诵上阙,不禁自嘲自己的幼稚,内心一下就敞亮了。“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吟诵下阕,不禁感慨自己的阅历和深刻,顿觉自己一下成熟了。 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已41岁左右,他主张抗金、收复中原的壮志得不到朝廷支持,被闲置在江西上饶的博山。上阙表现少年的天真懵懂与无病呻吟。下阕写历经半生坎坷后,真正尝尽了国仇家恨、壮志难酬的 “愁”,反而 “欲说还休”。不是无愁可诉,而是愁绪太深太重,无从说起,只能以 “天凉好个秋” 收尾,将深沉的愁藏在对景物的感慨中。全词对比了词人从少年的 “假愁” 到中年的 “真愁” 的心境变化,将内心的压抑、无奈表达到极致。 这首词时空跨度大,没有写景和铺垫,直接抒写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秋天的感受,直抵人心,深刻揭示了人的普遍心理,极易引发共鸣。 如今我的年龄已经超过当年的辛弃疾,我也走到了生命的秋天,真正“识尽愁滋味”了。回首往昔,有满满的收获,也有淡淡的怅惘,而梦想却始终如一,真是“天凉好个秋”!#文学 #大山里的味道 #秋天 #济南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5: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