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荣耀的背后,是一个家庭长达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吴石牺牲七天后,他16岁的女儿吴学成带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流落台北街头。没人敢收留他们。两个孩子睡在街角,直到侄子吴荫先冒着风险把他们藏了起来。吴学成从此辍学,在街边洗衣服、端盘子,不到二十岁就嫁人,用单薄的肩膀扛起破碎的家。比她小九岁的弟弟吴健成,也被她一手拉扯大。 而留在南京的另两个孩子吴韶成和吴兰成,顶着"国民党将领子女"的标签,一个在河南工作二十年未得升迁,一个被分配到内蒙古边远医院默默奉献。他们从不敢打听父亲的事,只知道不能说。 直到1981年,四个兄弟姐妹在美国重逢。47岁的吴学成见到大哥第一句话是:"你们在大陆受人照顾,我们在台湾什么都没有。"她说这话时眼里没有怨恨,只有深埋的委屈。直到这时,他们才拼凑出父亲完整的人生轨迹一﹣那个生于1894年福建螺洲的书生将军,那个在抗战胜利后看清世道,从1947年开始为共产党工作、两年后带着家人赴台潜伏的革命者。 1994年,吴石与妻子王碧奎的骨灰被合葬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这位一度无家可归的将军夫人,晚年终于等到了丈夫的平反。而吴学成晚年常对子女说:"你们的外公不是不爱我们,他是爱这个国家胜过爱自己的小家。"这句话,她用了整整一生才真正的理解。 如今在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广场,#因为一个片段看了整部剧 #强烈推荐 #沉默的荣耀最新剧情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胖哒2周前
以吴学成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前半生 我是吴学成,吴石的女儿 父亲离开那年,我刚满十五岁。记忆里他总穿着笔挺的军装,皮鞋踩在青石板上掷地有声,他从不和我们说工作上的事,只在晚饭时问我:“学成,今天书读得怎么样?” 我总答:“都懂了,下次要考第一给您看。” 他便笑着摸我的头,指尖的薄茧蹭过我的发顶,那触感,后来我想了一辈子。 民国三十八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巷口的老槐树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刺向铅灰色的天空。那天父亲没有回家,母亲坐在堂屋的八仙椅上,一夜之间鬓角就白了。再后来,穿中山装的人来了家里,带走了父亲的书和手稿,留下一句话:“吴石同志是民族的英雄。” 母亲捂着嘴,眼泪砸在青布围裙上,晕开一个个深色的圈。我牵着六岁的弟弟,站在门槛后,攥着他冻得通红的小手,忽然明白,那颗能掏出水果糖的口袋,再也不会出现在家门口了。 父亲走后,家里的天就塌了。母亲身子弱,里里外外的担子都压在我身上。米缸见了底,弟弟的学费还没着落,私塾先生上门催了三次,我只能红着脸说再等等。那天夜里,我翻出父亲留下的旧军装,摸了摸袖口磨出的毛边,忽然下定了决心。邻村的张家托媒人来说亲,张家儿子是个木匠,家里有三间瓦房,唯一的条件是我嫁过去后,帮衬着供弟弟读书。母亲抹着眼泪劝我:“学成,再等等,总会有办法的。” 我摇了摇头,“娘,我嫁。弟弟要读书,要像父亲一样有学问。” 婚礼办得很简单,没有红盖头,没有唢呐声。我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跟着媒人走到张家。进门那天,张家儿子蹲在门槛上抽烟,见了我,只撇了撇嘴:“听说你爹是个大官?怎么没留下钱?” 我攥紧了衣角,没说话。夜里,他喝了酒,第一次对我动了手。巴掌落在脸上,火辣辣地疼,我缩在炕角,眼泪无声地流。那一刻,我想起父亲,想起他说 “女孩子要自爱,要坚强”,可我连保护自己的力气都没有。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他总爱喝酒,一喝酒就打人。我身上的伤旧的没好,新的又来。可我不能走,我走了,弟弟的学费就没了着落。每天天不亮,我就起来喂猪、做饭,白天去地里干活,晚上回来还要缝缝补补。有一次,弟弟来看我,见我胳膊上的淤青,抱着我哭:“姐,我不读书了,我来养你。” 我摸着他的头,像父亲当年摸我一样:“傻孩子,书要读,姐没事。等你考上大学,姐就.......#吴石 #ai影视 #AI剪辑 #致敬英雄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3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