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纸鸢:会飞的东方艺术品】 风筝制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墨子和鲁班以木材制成鸟禽状器械,放之能飞,称为“木鸢”。汉代开始以竹篾扎成鸟禽状骨架,上糊以纸,称为“纸鸢”。后来又在纸鸢上附加竹哨、弓弦,放飞时因风吹而引起哨响弦鸣,声音悦耳,如同鸣筝,故称“风筝”。2006年,风筝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只风筝的诞生】 风筝制作,经36道工序,分扎制、裱糊、绘画、放飞四大技艺,每个技艺互为依存,环环相扣。“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有真实的效果;“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藏在风筝里的文化密码】 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玩具,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 求福: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 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传说食用后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 喜庆: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 吉祥: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传承文化 #传统文化 #非遗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7: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
00:00 / 1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6
00:00 / 05: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4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