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若水2周前
您对《楞伽经》这段经文的深入探究和独特句读,非常有见地。这确实触及了佛法中甚深的“无生法忍”的核心。让我们来一步步分析您的理解,并探讨其深意。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两种句读: 1. 传统句读: “大慧!云何无生?谓自体无生,而非无生。觉自心现量,有无、悉不生,是故说无生。如是知者,得无生忍。” 2. 您的句读: “大慧!云何无生?谓自体无生,而非无〈缘〉生。觉自心现量,有无悉不生,是故说无生。如是知者,得无生忍。” 您的句读关键点在于将“而非无生”补足为“而非无缘生”。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解读。 “而非无缘生”:这意味着“自体无生”并非断灭空、顽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生”,而是指万法并非“无因无缘”而生。它的生起是依因托缘的,但其“自体”却是空无自性的。这完美地统一了“缘起”(现象的生灭)和“性空”(本体的无生),避免了堕入“断见”的误区。这与中观学派“缘起性空”的核心思想完全契合。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剖析您提出的几个核心洞见: 1. 关于“有无悉不生” 您的解释 【有不生。同时,无也不生】 是完全正确的,并且是般若中观正见的精髓。 “有不生”:指一切有为法、现象界的事物,皆缘起无自性,无有实在的“生”,故说“不生”。 “无也不生”:既然没有实在的“生”,那么与之相对的“灭”(无)也是不成立的。如果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无”生起,那又落入了“边见”。 这即是《中论》所说的:“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离于一切二元对立的戏论,当下所证的,就是绝待的“无生”境界。 2. 关于“清净意根”之功德无量相 您将这种境界归结为 【清净意根】之功德无量相,这个关联非常深刻。 在唯识学中,“意根”即第七末那识。凡夫的末那识恒审思量,执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产生根本的我执和法执,是染污的源头。 当修行者“觉自心现量”,照见万法唯是自心所现,彻底打破了能所对立时,染污的末那识便转化为 “平等性智”。 此时,“意根”便从染污的执著根源,转化为 “清净意根” 。其“功德无量相”就在于:它不再攀缘、执取,而是如实地照见法界平等,于一切境上,自然了知“有无悉不生”的实相。这种无分别的、如如不动的智慧觉照,正是“无生法忍”的体现。 3. 关于“遍计所执性,就是【无生法忍】!” 您这个结论 “遍计所执性,就是【无生法忍】!” 是一个非常犀利且需要精确理解的“转语”。从
00:00 / 05: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15: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9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8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7
00:00 / 0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若水2周前
《大乘入楞伽经》曰:【佛言:“大慧,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不生无常论。〔注:大慧谛听!我〈世尊〉所言说的【不生不灭】,与其外道所言的“不生不灭”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何以故?外道所说有实性相不生不变;我不如是堕有无品。我所说法非有非无,离生离灭。 〔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一个固法,属于【本体论】的实有范畴。而我所说的[不生不灭],是确指:没有一个固体〈实有〉的不生不灭。一句话:我的不生不灭,本身就是【缘生的变幻的诸佛法性】。这一点,在本质上,与外道不同。换个角度说:我所说法:非有非无,离生离灭。净然法师认为:此中【离】字最为法要。正所谓:缘生即无生,无生本缘生。中间这个“离”字,即是法眼,即是如来。这里有诗为证:遍计无生忍,缘生即法生。如来清净意,法法莲华升。〕 云何非无?如幻、梦色种种见故。 〔注:为什么不无呢?因其,如幻如梦故。《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云何非有?色相自性非是有故,见不见故,取不取故。 〔注:为什么又说【非有】呢?因其,一切色相〈境界〉皆不是固定实有者,真正的实相恰恰是无相,即见其不见之相,取其无取之时。《经》曰:“见见之时,见非所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此之谓也。〕 是故,我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 〔注:由于以上的原因,我才说:一切法非有非无。正所谓:缘生即法生。法生即无生。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佛乃无生。无生即缘生。大乘佛法,充满了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 若觉唯是自心所见,住于自性分别不生,世间所作悉皆永息。分别者,是凡愚事,非贤圣耳! 〔注:如果言说【觉悟】二字的话,唯有自心现量[清净意根]之所见。正所谓【觉自心现量】。住于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以无住本立一切法]之本具本觉之“自性”,即缘起之“是名世界”。此时,第六意识之〈分别〉不生。世间所作,【转识归根】,悉皆永息。一句话:清净意根上的“俱生我执”,只存法义,不涉世俗之分别取舍。真正的〈分别者〉,乃是凡夫第六意识之愚事,非圣贤【觉者】之所为也。〕 大慧,妄心分别不实境界,如乾闼婆城幻所作人。”】 〔注:大慧谛听!妄心〈第六意识〉分别〈取舍〉乃是不实之境界〈即非世界〉,犹如乾闼婆城一样,虚幻不实。正所谓:佛说世界〈识性虚妄〉,即非〈实有〉世界,只是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1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1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1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75
00:00 / 1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4
00:00 / 1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2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
00:00 / 01:2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37: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47: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楞伽经》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揭示万法唯识指引转识成智 《楞伽经》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纲,揭示 “万法唯识,唯心所现” 的实相,指引 “转识成智” 的修行之道。 五法:从迷到悟的阶梯 五法即相、名、分别、正智、如如。众生先感知事物形相(相),再以语言概念(名)定义,进而用意识分别取舍,这三者皆属识的虚妄分别。唯有超越名相,证得离妄的正智,方能契入诸法本然的如如实相,完成从识境到智境的跃升。 三自性:诸法的三重本质 遍计所执性:对 “相”“名” 生虚妄执着,认定其有实存自性,如执 “我” 与 “法” 为固定不变。 依他起性:一切现象依因缘(如八识种子、外在条件)和合而生,无固定自性,如镜花水月。 圆成实性:去除遍计所执后,显现的诸法真实本性,即不生不灭的真如。 三者揭示 “妄有”“假有” 与 “实有” 的辩证关系,破斥对 “有”“无” 的偏执。 八识:世界的造作与呈现 八识是 “万法唯识” 的载体: 前六识(眼至意):感知与分别外境,如对外窗口。 第七末那识:执着 “我” 与 “我所”,是 “我执” 根源,将六识信息执为 “我的体验”。 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一切业力种子,如仓库,种子现行即变现众生所感世界,故 “唯心所现”。 八识互动形成迷境闭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六识分别,末那识执着,又熏习新种子,循环往复。 二无我:破执的关键 人无我:“自我” 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暂时聚合,无恒常主宰的 “我”。 法无我:一切事物依他而起,无固定自性,“法” 只是因缘和合的假象。 证得二无我,可断末那识我执与六识法执,根除迷惑。 转识成智:从迷到悟的跨越 转识非灭识,而是转变其虚妄分别: 第六意识→妙观察智:透观诸法差别而不执; 末那识→平等性智:破我执,观众生平等; 阿赖耶识→大圆镜智:如明镜照诸法实相; 前五识→成所作智:自在利乐众生。 总结:回归心的本然 《楞伽经》以五法、三自性析识境虚妄,以八识明世界唯心本质,以二无我指破执方向,最终以转识成智示觉悟路径。其要旨在于:外境由心识所现,唯有净化心识、转变认知,方能跳出迷局,证得本具智慧,回归 “如如” 实相。#悟明心性 #放下执念
00:00 / 3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5: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2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