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上高会战》 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在赣北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被誉为“抗战以来最有精彩之作战”。要点如下: 一、时间与地点 -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主要在江西省上高县、高安、奉新、安义一带进行。 - 战场核心为上高县城及其外围的锦江两岸丘陵地带,被称为“赣北门户”。 二、兵力与对手 - 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王耀武指挥)主力第74军等,约10万人; - 日本军队:第34师团为主力,加配独立混成旅团等,约6.5万人。 三、战役经过 1. 诱敌深入:面对日军三路分进合击,中国军队采取“磁铁战术”,逐次抵抗、诱敌深入锦江两岸预设战场。 2. 血战上高:3月22-24日,日军猛攻上高外围,74军等部队顽强阻击,形成包围态势。 3. 全线反击:3月26日起,中国军队从南北两翼合围,收复泗溪、官桥街等地,迫敌突围。 4. 追击收复:4月2日收复高安,4月9日克复奉新、安义外围,日军退回南昌。 四、结果与影响 - 歼敌:毙伤日军约1.5万人,是正面战场少有的“围歼战”胜利。 - 战略意义:粉碎日军南进掠夺计划,稳定赣北抗战局面,极大鼓舞全国军民信心。 - 历史评价:蒋介石称“一年来最大之胜利”,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有精彩之作战”。 五、历史地位 - 被列为“抗日战争十三次大捷”之一,是正面战场影响最大的会战之一。 - 其“诱敌深入、围歼反击”战术成为抗战中期经典战例,多次被军事院校研究。 一句话总结:上高会战以诱敌深入、围歼反击的战术,歼敌1.5万,取得正面战场罕见的大捷,粉碎日军南进企图,被誉为“抗战以来最有精彩之作战”。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抗日战争--上高会战 1941 年 3 月 15 日 - 4 月 9 日 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江西上高地区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关键战斗之一。 这是一场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会战,被誉为 “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 日军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扩大其在赣北的占领区,以巩固对南昌的占领。当时日军在华战场陷入持久战,急于取得局部胜利。中国军队则是抵御日军侵略,保卫上高地区,消耗日军有生力量。 政治上,日军想通过胜利鼓舞士气、影响国际舆论;经济上,企图控制赣北资源。 1941 年 3 月,日军第 33 师团、第 34 师团和第 20 混成旅团向上高地区进犯。 日军为了打击中国军队抗战意志,破坏中国军队的抗战部署。 中方指挥官为罗卓英,属国民革命军;日军指挥官为园部和一郎。 中方参战兵力约 10 万余人;日军参战兵力约 6.5 万余人。 中方以步兵武器为主,重武器较少;日军配备先进火炮、坦克等重武器。 中方沿锦江南北两岸构筑阵地,死守上高要点;日军分三路向上高地区进攻。 分为日军分进合击阶段(3 月 15 - 19 日),日军企图包围歼灭中方军队;中方逐次抵抗阶段(3 月 20 - 24 日),中方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中方全面反攻阶段(3 月 25 - 4 月 9 日),中方对日军进行全面反击。 上高东北郊战斗,3 月 22 - 24 日,地点在上高东北郊,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战斗过程激烈,日军多次进攻,中方顽强抵抗。结果中方守住阵地,大量杀伤日军,扭转了战局。 中方获胜,日军败退。据史料记载,日军伤亡约 1.5 万余人,中方伤亡约 2 万余人。 对中方,增强了抗战信心,提升了国际声誉;对日军,战略目标未实现,士气受挫。 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中方战术运用灵活,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包围反击等战术;日军分兵冒进,兵力分散。 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彰显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光辉典范。#抗日战争 #上高会战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1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