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7: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6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第152集】#临安春雨初霁 #幼儿古诗启蒙 #国学启蒙 #3D古诗 #国风才是顶流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创作背景 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六十二岁的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州,赴任前到临安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客栈等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此诗。此时他已在家乡山阴赋闲五年,对南宋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诗歌内容与赏析 - 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开篇用“世味薄似纱”的巧妙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淡薄,并用“谁令”一问,表达出对自己被召入京的无奈与怨愤,蕴含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 - 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联为千古名句,通过听觉描绘了春雨绵绵的景象,“一夜”暗示诗人一夜未眠,国事家愁涌上心头。同时,以卖花声透出淡荡的春光,以乐景写哀情,与诗人落寞情怀形成鲜明对照。  - 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只能以草书消遣,在晴窗下品茗,表面闲适恬静,实则藏着无限感慨与牢骚,反映出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 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自己不会受京城坏风气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京城官场的厌倦,急于回家的心情。 诗歌特色 - 独特的讽喻手法:全诗写春,却不是欢春,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无情之物,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揭露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 - 细腻的情感表达:既有对世态炎凉的悲叹,又有对自身遭遇的无奈,还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多种情感交织,在浅淡低回之中蕴含着无穷韵致。 - 清新的语言风格:如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语言清新隽永,生动地描绘出临安城的春日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暮寅3月前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下从创作背景、原文及注释、诗歌赏析、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隐居终南山期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原文及注释 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yú):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 人处:有人烟处。 诗歌赏析 首联:远景勾勒,极言山之雄伟壮阔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天都”指长安,也可理解为天空。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终南山高耸入云,仿佛接近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山脉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海边。这两句从宏观的角度,描绘了终南山的雄伟气势和广袤范围,给读者勾勒出一幅宏大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出终南山的磅礴气势和雄伟身姿。 颔联:近景描绘,营造空灵奇幻之境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诗人置身于终南山的山峦之中,当他回头望去,刚刚走过的山间白云已经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片茫茫的白色;而当他走进那看似有青色烟雾的地方时,却发现那青霭在走近后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山中云雾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给人以空灵、奇幻的感觉,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 颈联:中景展现,凸显山之辽阔与变化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分野”是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星宿的位置与地上区域对应划分的概念。诗人站在终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欣赏古诗词。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即景抒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诗以村行为线索,用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语言真切地抒发了拳拳思乡之情。 诗意: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夜听,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香气扑鼻的荞麦花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首联点明时令(菊秋)、地点(山径)和人物(诗人),描绘了诗人骑马穿行山间,任马自由行走,陶醉于山野美景的悠然神态。颔联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山谷中回荡着秋声,山峰在夕阳下静立,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山村傍晚的沉寂。以“无语”形容山峰,赋予人格化,仿佛山峰与诗人默默相望,饶有情趣,营造出宁静而深邃的意境。颈联描绘山乡特色秋景。棠梨叶如胭脂,荞麦花似白雪,色彩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同时,“白雪香”融入嗅觉体验,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展现出秋日山乡的生机与诗意。尾联陡转抒情,前句设问,后句作答。诗人本悠然赏景,却因眼前村桥、原树与故乡相似而顿生惆怅。这种情绪转折将前文的美景与思乡情怀巧妙融合,以乐景衬思情,更显乡愁深沉。 这首诗前三联绘就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山村晚晴图,体现了宋诗“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用景物描写为抒情铺垫,尾联的思乡之情自然流露,使全诗情感真挚动人。诗中用语简洁明快,无华丽词藻,却能生动传情。全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诗人贬谪生涯中心灵的慰籍与寄托,展现了王禹偁诗歌简淡清新的风格。 #每天古诗词 #扬我中华文化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3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