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 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属于组织层面的认证,不得直接用于产品或包装,否则会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本身通过认证。根据《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认证标志仅可用于宣传材料(如企业官网、宣传册),且需明确标注认证范围和证书编号。 伪造、冒用认证标志的法律后果 《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产品,并处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认证认可条例》第七十条:伪造、冒用认证标志的,依照《产品质量法》查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 3 倍罚款。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未通过认证却虚假宣传通过认证的,按伪造认证标志处罚,罚款幅度通常为货值金额的 1-3 倍。 二、典型处罚案例 伪造认证标志的重罚某企业在未通过 ISO9001 认证的情况下,官网宣称 “2013 年通过认证”(实际成立于 2015 年),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罚款 5000 元,并列入失信名单。另一案例中,企业伪造《售后服务认证证书》用于政府采购投标,被罚款 5.6 万元,且一年内禁止参与政府采购。 超范围使用标志的处罚某公司将 ISO9001 认证标志印在未认证的食品包装上,违反《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被责令整改并罚款 2 万元。若认证范围仅涵盖 “电子设备生产”,却在其他产品上使用标志,同样构成违规。 混淆认证性质的后果某企业误将欧洲电器协会 C 安全认证当作 ISO9001 宣传,虽称 “宣传人员失误”,仍被依据《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罚款 1 万元。此类行为因误导消费者被认定为虚假宣传。#ISO三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信安体系认证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