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她,看着她握着铅笔的小手无处安放。数字“3+4”像一座陡峭的小山,怎么也翻不过去。她抽泣着,带着哭腔说:“妈妈,我不想算数了……你给我买个机器人吧,让它替我算,好不好?”那一刻,妈妈的心像被轻轻揪了一下。这不是简单的“不想学”,而是一个小小灵魂在面对认知挑战时,最真实、最无助的呼喊。算术的逻辑像一扇陌生的门,她努力推搡,却一次次被“不会”的挫败感撞得后退。眼泪,是她情绪的出口;“机器人”,是她幻想中能替她扛下压力的“救星”。我总以为,知识像积木,搭起来就能看见城堡。可对孩子而言,每一块“认知积木”都需要时间去摸索、去试错、去内化。四岁的世界,本该是用手指点数糖果、用积木感受“多与少”的具象探索,而不是被抽象的算式困住。当学习的速度赶不上期待的节奏,崩溃就成了必然,妈妈不急,不催,不比较。妈妈会陪她哭,陪她笑,陪她把“不会”变成“我会”。因为,童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提前学会的算式,而是被爱包裹着,让她一步步走向自信的脚印。孩子那句“买机器人”的哭诉,藏着孩子对“被理解”的渴望,她不是逃避,而是希望让妈妈看见她的挣扎,我告诉她:“算不出来也没关系,妈妈陪你慢慢来陪你一起成长。” #😘😘宝贝 #小时候的迷惑行为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65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