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7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七十岁的老木匠还想再赚点钱,生活费 街角的守望者 东北的寒冬,清晨六点的街道还浸在墨色里,北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像细小的冰针。长春城郊的建材市场门口,十几个人已经凑成了堆,棉帽压得低,口罩遮住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双在寒风中发亮的眼睛。他们有的揣着瓦刀,有的挎着电工工具包,有的手里攥着卷起来的装修报价单,脚边的热水袋早已凉透,却还是下意识地摩挲着——这是他们对抗严寒的唯一慰藉。 王老汉今年62岁,退休前是国营工厂的瓦工,双手布满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握工具而有些变形。他裹紧了军绿色的旧棉袄,往人群里挪了挪,和旁边的老李搭话:“今儿天够冷的,估计活儿不好找。”老李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半包烟,递给他一支:“可不是嘛,我都在这儿等五天了,就前儿接了个修补墙面的小活,赚了两百块。”两人蹲在路边,点燃的烟卷在寒风中忽明忽暗,吐出的白雾瞬间被吹散。 这群人里,年纪最大的是张大爷,已经68岁,手里总提着一个装着扳手、螺丝刀的帆布包,专做家电和暖气维修。他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月会寄生活费,但他还是天天来这儿守着。“在家待着太闷了,”他搓着冻得发红的手,“跟老伙计们凑一块儿,聊聊家常,哪怕没活干,心里也踏实。再说,能赚点零花钱,给孙子买些零食,不比闲着强?”有一次,他顶着暴雪去给一户人家修暖气,忙活了三个小时,只收了五十块钱,主人过意不去要多给,他摆摆手:“说好的价,不能变。” 38岁的小赵是这里最年轻的,他以前在装修公司打工,后来公司裁员,便成了街头的“散工”。他的妻子在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父母身体不好需要吃药,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肩上。“我得天天来,万一错过一个活,这个月的房贷就没着落了。”他眼神里带着焦虑,却又透着一股韧劲,“有时候等十几天才能接到一个装修的活,干上三四天,能赚一千多块,够家里撑一阵子。”有一回,他连续十五天没找到活,急得满嘴起泡,最后还是王老汉把自己接到的一个贴瓷砖的活分了他一半。 正午时分,太阳好不容易挣脱云层,却没带来多少暖意。一个穿着羽绒服的男人走到人群前,问:“有没有会装衣柜的?”小赵立刻站起来:“我会!”男人又问:“多少钱一天?”“三百,管午饭就行。”小赵的声音有些急切。双方谈妥后,小赵拿起工具包,跟众人挥了挥手:“我先走了,祝你们也能接到活!”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王老汉叹了口气:“这孩子不容易,希望他能顺顺利利的。” #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四平#打工人的心酸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