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江牧1月前
曼陀罗,别名洋金花、万桃花、野麻子等,是茄科曼陀罗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株可高达1.5米;茎粗壮,淡绿色或带紫色,下部木质化;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直立,花冠漏斗状,有白、黄、紫等多种颜色,香味浓烈;果实为蒴果卵状;种子为卵圆形,稍扁,黑褐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曼陀罗适应力强,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水涝,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更偏好富含腐殖质和石灰质的土壤。广布于世界各大洲,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曼陀罗全株有毒,主要的有毒成分为阿托品、茛菪碱、东茛菪碱。其叶、花、果、根均可入药,具有麻醉、镇痛等功效,可治疗呼吸道、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此外,曼陀罗还具有毒杀害虫、抑制细菌、美化环境等多重价值。曼陀罗的名称源于古印度佛教,原为梵“Mandala”的译音,又译“曼茶罗”或“满拿啰”,意指修法时设置的“界限”或“土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地记载了曼陀罗花的来历,“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名花。”意思是在佛教中,佛祖在讲法时曼陀罗从天而降,飘洒四方。又有道家文献提到北斗星中有曼陀罗使者,手持此花。所以后人将此花称作曼陀罗。#曼陀罗 #植物科普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
1周前
曼陀罗是茄科曼陀罗属的一种草本或亚灌木植物[__LINK_ICON]。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形态特征[__LINK_ICON]:曼陀罗植株高0.5-1.5米,茎粗壮,呈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色。叶为广卵形,边缘有波状浅裂。花单生于叶腋或枝叉间,花冠漏斗状,下半部分带绿色,上半部分为白色或淡紫色。蒴果直立,呈卵状,表面生有坚硬针刺,成熟后淡黄色,规则4瓣裂,种子为黑色卵圆形。  - 生长习性[__LINK_ICON]:曼陀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分布于全球,中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它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抗干旱能力较强。 - 主要价值[__LINK_ICON]:曼陀罗的叶、根、果实均可入药,有除风散寒、消肿止痛等功效,华佗的“麻沸散”就是以曼陀罗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此外,其种子含油量较高,可制成肥皂和掺合油漆,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能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 物种危害[__LINK_ICON]:曼陀罗全草有毒,以果实尤其是种子的毒性最大,主要有毒成分为阿托品、莨菪碱以及东莨菪碱,中毒后可能出现痉挛、昏睡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同时,它还是一种入侵植物,会危害生物多样性,导致农作物减产。 - 文化意义[__LINK_ICON]:曼陀罗是古印度佛教名词的译音,意译为“坛”或“坛场”。印度密教修法时会设置界限或土坛,后被称为“曼陀罗”。佛教中,曼陀罗花是极其芬芳美丽的花,佛祖说法时,曼陀罗花便从天而降。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