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26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何芬中国行之泉州清源山老君岩《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闽海蓬莱第一山》 作者/何芬 暮色,总是一位姗姗来迟的诗人。当我的车轮碾过清源山麓的薄暮,时间已是下午四时许。秋日的夕阳,斜斜地挂在疏朗的枝头,将金子般的光辉,吝啬而又慷慨地洒向这片被文化浸润了千年的土地。我来得晚了,未曾与山中的白昼从容晤谈,便径直向着那尊蛰伏于山影深处的灵魂——老君岩,奔赴而去。此行,不像游览,倒更像一场与古老约定的、迟来的赴会。穿过一片蓊郁的林木,他,便毫无预兆地、却又理所当然地,出现在我的视野尽 第一眼的震撼,是沉默的,是体积与时间共同铸就的。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被北宋年间某位或那些无名的匠人,以虔诚的匠心与超凡的智慧,从沉睡的山体中唤醒,点化为一位精神的巨人。他,就那样席地而坐,高五米有余,宽厚近八米,仿佛不是被雕琢出来安置于此,而是自古便从这片土地里生长出来,是清源山嶙峋骨骼上一个最圆融、最坚韧的关节。暮色四合,这苍褐色的巨像便愈发显得凝重、沉静,周身流淌着一种不可言喻的、与万物冥合的安详 我绕着这巨大的存在缓缓而行,如同行星环绕它的恒星。石像的衣纹,没有繁复绮丽的雕镂,只有几道简练、流畅而深峻的线条,顺着岩石天然的肌理蜿蜒而下,如瀑布垂落,如云气舒卷。这衣裳,仿佛不是穿在他身上,而是岁月与风霜为他披上的一袭无形道袍。而那面容,才是这尊造像的灵魂所在。他面容饱满,双耳垂肩,额上深刻的皱纹,不是衰老的印记,而是智慧如河流般淌过的河床。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那是一抹极淡、极含蓄的笑意,这笑意里,没有世俗的欢愉,没有超然物外的疏离,只有一种洞悉万有之后的了然与慈悲。他凝视着前方空濛的暮色,眼神——不,他根本没有被雕刻出瞳孔 这正是东方艺术最玄妙的一笔,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哲学在石头上的完美显影 一位看守此地的老伯,操着浓重的闽音,向我娓娓道来。他说,这尊石像,诞生于那个文采风流的宋代,是当时泉州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宗教造像范畴。他是宋代民间工匠“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物质结晶 下山途中,夜风清凉。我忽然想起苏轼的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但总有一些地方,像清源山的老君岩,能让你在奔波的间隙里,暂时停下脚步,做一次精神上的“归人”。它让你在石头的永恒与人生的须臾之间,在物质的繁华与精神的宁静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