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0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仰望曹端公之三 “公廉”之说,泽被后世。 曹端公不仅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在为政方面也颇有建树,他首倡为政要“公廉”。1414年,其学生郭晟乡试中试,被授西安府同知。上任前,郭晟专程拜别恩师,讨教为官之道。曹端公语重心长地说:“其公廉乎!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郭晟对恩师教诲铭记于心,以此律己,为官清廉,史书记载他“以公廉称”。 历事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六帝的名臣年富(1395年—1464年),在山东巡抚任内,于曹端公这段话后增添“公生明,廉生威”六字,并将其刻于衙署,用以自警并儆示各级官员。至此,曹端公的“公廉”之说成为了“官箴”。这“官箴”内容字字珠玑、句句如药石,深刻诠释了为官之本在于“公”与“廉”两点。史料记载年富廉正强直,始终坚守原则。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四年(1501年)8月,泰安知州顾景祥极为欣赏年富刊行的官箴,遂刻立碑于泰安州署,此即著名的泰安官箴碑。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时任泰安知府的颜希深,在衙内残壁中发现顾景祥所刻的官箴碑文,感触颇深。他将此碑立于官署内西厢房,当作座右铭,还将三十六字“官箴”传给子孙,要求他们时常学习,牢记前贤做官格言,以“公”和“廉”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为官。其子颜检、孙颜伯焘、颜以燠谨遵祖训,均刻碑作跋以明志,为官时携碑上任,以“官箴”为从政准绳,皆官至总督。“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这副原挂在连平颜氏故居“宫保第”的对联,生动概括了这一显赫官宦世家的辉煌历史与无上殊荣。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三十六字“官箴”实际上起到了颜氏家训的作用,对后人影响深远。 “官箴”启示我们,为官者必须做到清廉公正。唯有清廉,方能扬正气、抑邪恶,底气十足、指挥灵便;唯有公正,才能真正赢得百姓信服。它还阐明了“严”与“廉”、“能”与“公”的关系。公正,是为官者最为宝贵的品格之一,不公平、不公正会成为社会混乱无序的根源。“政者,正也”,为政者身正行直、办事公道,就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秋水般澄澈,去浊除秽,辨是非、明真伪、察秋毫,从而得到百姓的拥戴。为政者廉洁不贪、锱铢不染,百姓便会从心底佩服,自然能拥有较高的威信,进而实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即便在当今时代,这一理念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0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59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25
00:00 / 05: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9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05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