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二十四诗品·洗炼》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如同从矿石中提炼出黄金,从铅矿中淬炼出白银。艺术创作如同冶炼,原始的材料(情感、意象、语言)是粗糙而混杂的,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到最纯粹、最精贵的精华。强调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提炼过程。 要全身心地投入锤炼冶炼之中,坚决摒弃一切杂质(“缁磷”指杂质)。“超心”是超越俗念、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绝爱”是毫不留恋、决绝舍弃的意志。创作者必须具有极高的艺术自律和审美判断力,敢于并善于删除一切不必要的、不纯粹的元素,直至达到艺术的纯粹。 像清澈见底的潭水映照着整个春天,像古老的明镜照彻人的神韵。比喻经过极致洗炼后达到的艺术效果。“空潭泻春”写纯净中的丰富,潭水至清,故能容纳、映现春天的万般景象;“古镜照神”写清晰中的深邃,古镜磨洗至净,故能照见外在形貌下的内在精神。这两个意象描绘出“洗炼”风格的至高 境界:极度纯净的形式,蕴含着极其丰富、深邃的内容。 体性素朴,储蓄高洁,仿佛乘着月光返回本真之境。由艺及人,指出“洗炼”风格的人格根基。“体素”是创作者内在朴素纯洁的本性;“储洁”是长期修养积累的高洁品格。唯有这样的人,其创作才能如乘月光般轻盈、澄澈,毫无尘滓,回归艺术与生命的本真。 一边仰望着浩瀚星辰,一边赞美那幽居的高人。描绘洗炼之境的精神向往。“瞻星辰”象征着对永恒、崇高、光明之道的追求;“歌幽人”象征着对避世独立、葆素守真之人的钦慕。这意味着洗炼的目的,是为了接近一种崇高的、纯粹的、永恒的美。 流水就是它的今日(形态),明月则是它的前世(根源)。它揭示了“洗炼”的本质:“流水今日”比喻艺术呈现出的最终样貌,应如流水般清澈、灵动、自然。“明月前身”比喻这清澈流水的源头,是那高悬于九天、皎洁、永恒、宁静的明月。这意味着,极致的“洗炼”(流水),其根源在于对一种永恒、纯粹的理想(明月)的追求。艺术上的纯净,源于人格与精神上的崇高。 “洗炼”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艺术悖论:最自然的“流水”,源于最刻苦的“冶炼”;最瞬间的“今日”,通向最永恒的“前身”。它告诉我们,伟大的艺术是历经艰苦求索后获得的轻松自如,是涤尽所有尘埃后映现的宇宙星辰。这不仅是创作的法则,更是一种严苛的、朝向永恒完美的生命修行。#歌曲#古风歌曲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5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小楼风5天前
十分感同:先有观念,才能去求证。很明显,张教授也就此与科学界产生过某些探讨与辨识。确实如此,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没先想到,也就不会去记下那个感觉,也就不会在偶尔看见一位物理学家的文章时,惊讶到见鬼似的发现,他那一大篇说明,就是我刚写下的四句话。由此我才开始注意物理,又触及哲学,其实至今也没多久。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感知属于禅意类。我当时就对一位朋友表达过我的感想:我的有些想法,没法让人理解,因为没法证实。而物理恰恰就是对这些想法作出了验证,便于一般人能够理解。 这可能也是物理科学自认更重的要因,但其实也不能因此否认那些不需要证实、而被自己意识观照到的空间感知和推理。 第二个,关于原理,张教授说,不管种类还是数目都是有限的。这点,我有点自己的看法。首先,能得到的原理有限,这是肯定的。但有限不是因为本就只有这点原理,而是发现原理的成本其实很大,太大,不容易得出。这不是体力劳动,只要勤劳就行。这需要很多 机巧合一,包括思想恰巧进入某一通道,并且能够不受干扰地沉入,深入,浸入,下探,高度集中,不可中断… 等等,太多巧合,缺一不可,才可能灵光乍现,瞬息捉到。这个,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但正由此,原理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有限。也就:是因为难得,才有限。而不是只有这些原理,才叫有限。这是我的一点感知。当然不一定正确,想到就记下。也许某天,又有新的想法,可能推翻今天的想法,都不一定……但这就是思想,探索,研究… 是只有人类才有的高级趣味吧~#深爱大自然 #深爱智慧#探索无止尽#深爱智慧如同深爱大自然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