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61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5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2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34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然而,这场看似完美的生物治蝗背后,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事。起初,牧民们压根瞧不上这些从南方来的鸭子,觉得北疆气候干燥,这些鸭子撑不过三天。没想到,鸭子们白天吃蝗虫,晚上就睡在临时搭建的遮阳棚里,适应得比本地的羊群还快。养鸭人每天赶着鸭群转移场地,就像会移动的灭虫机器,十公里范围内的草场,三天就能清理完毕。 鸭子灭蝗的效率着实高得惊人。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十万亩受灾草场原本预计牧草要损失八成,结果鸭群来了二十天后,植被恢复了七成。当地农业局算了笔账:要是用农药灭蝗,每亩成本要三十块钱,而这十万只鸭子的人工和饲养费,平摊到每亩只需八块五。更关键的是,鸭子灭蝗没有污染草场,第二年羊羔的成活率比以往还提高了两成。 鸡和鸭灭蝗各有优势。同样是对付蝗虫,鸭子耐力好,能连续工作十小时不休息;鸡的爆发力强,短时间内抓的蝗虫更多。河北坝上草原做过对比试验:每亩地放十五只鸡,三天后,蝗虫减少了92%;放十五只鸭子,蝗虫减少了85%,不过鸭子能把草根里的虫卵都挖出来。现在很多地方把鸡和鸭混合使用,早上放鸡去突击,下午让鸭子来收尾。 这场灭蝗行动,改变了中国农业防灾的思路。2012年内蒙古发生蝗灾,当地直接办起了“鸡鸭军校”,训练家禽听到哨声就排队前进。河南的养鸭场如今都备着运鸭车,政府一发布蝗灾预警,马上就能组成“快速反应部队”。更意外的是,新疆有些牧民转行养起了“灭蝗鸭”,鸭肉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档餐厅,鸭绒卖给服装厂,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鸡鸭 #蝗灾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6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