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4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欣赏古诗。这首诗是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鸣冤而遭贬谪,在赴夷陵途中所作。此时正值深秋,诗人目睹南飞大雁,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以雁自喻而抒怀,表达被贬的凄凉与对未来的迷茫,抒发悲愤情怀。 诗意:深秋云空里的征雁飞落在水间栖息,它们一路躲避猎人短箭,早已精疲力尽,羽翼衰微。雁儿啊,同是过客的我们,在此相遇,请不要匆匆辞我而去,让我们一起结伴向南飞去吧。 作者在仕途迁徙之际作的这首诗,全篇以征雁自喻,首句用“云间”“水间”的对比凸显迁徙之苦。次句“矰缴方多”直言生存环境的险恶。后两句将江湖羁客与迁徙大雁类比,以“莫辞伴我”的恳切口吻,既是对同路者的慰籍,也是自我精神寄托。全诗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通过候鸟南飞的自然现象,巧妙投射出士大夫阶层的宦游心境。 诗中“征雁”意象具有多重审美维度:首先象征季节性的迁徙对应人生漂泊,其次“矰缴”暗含官场倾轧;“羽翼微”既写实候鸟特征又暗含力量单薄。对比杜甫“雁引愁心去”的物我关联,顾阳修更强调人与雁的同病相怜。第三句“同是客”构建起生命共同体的认知,末句“更南飞”的递进式表达,突破传统鸿雁意象的悲秋范式,呈现出宋诗特有的理性精神。全篇四句三层转折,达到“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 #每天古诗词 #扬我中华文化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2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
00:00 / 15: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6
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74
嘉佳6天前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为周成王在父亲周武王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先王的哀思和继位后的忧惧之情。全诗以第一人称口吻,展现了年幼继位的成王对祖先的敬畏、对国事的谨慎以及对自身责任的深刻认识。 以下是全诗原文及简要赏析: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注释与赏析 创作背景 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旦辅政。此诗是成王在宗庙祭祀时所作,追思先王,自诫勤勉。 关键词句解读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闵”同“悯”,哀怜;“小子”是成王自称;“不造”即不幸。开篇直抒遭遇家国不幸的悲恸。 “嬛嬛在疚”:“嬛嬛”通“茕茕”,孤独无依;“在疚”指处于忧苦之中,强调丧父后的孤寂与自责。 “永世克孝,念兹皇祖”:誓言终生恪守孝道,铭记祖先功业,体现对周文王、武王等先王的崇敬。 “陟降庭止”:“陟降”指祖先神灵往来于天地之间;“庭”即朝廷,暗含祖先护佑国政的寄托。 “夙夜敬止”:强调自己日夜恭敬谨慎,不敢懈怠,凸显继位者的责任感。 “继序思不忘”:“继序”即继承大业;末句再次申明不忘先王遗志的决心。 主题与情感 全诗以“孝思”和“敬畏”为核心,既有对逝去父亲的深切怀念,也有对江山社稷的郑重承诺。成王通过祭祀仪式,将个人情感与政治责任融为一体,展现了周初统治者“以德治国”的理念。 艺术特色 语言简朴而情感深沉,四言句式庄重肃穆,符合宗庙颂诗的典雅风格。 通过“皇考”“皇祖”“皇王”的层层递进,构建了对周代先王的集体追忆,强化了政权的合法性与延续性。 历史意义 此诗不仅是周成王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周初政治文化的缩影。它强调了“敬天法祖”的传统,为后世儒家“慎终追远”的伦理观念提供了重要源头。在《周颂》中,这类诗篇兼具礼仪功能与政治训诫,对研究西周初年的政治与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