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孔融的 “让梨真相”:成年后因 “不孝言论” 被杀 #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 #孔融之死 “孔融让梨” 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四岁时,和哥哥们一起吃梨,他主动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 “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吃”,这个故事一直被用来教育孩子要 “谦让”。可很少有人知道,孔融成年后,却因为发表 “不孝言论”,被曹操处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年轻时很有才华,被誉为 “建安七子” 之一。可他性格耿直,喜欢批评时政,尤其是对曹操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 很不满,经常发表反对曹操的言论。 建安十三年,孔融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说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 “父亲对儿子没有什么亲情,不过是情欲的产物;母亲对儿子也没有什么亲情,不过是把东西放在瓦罐里,拿出来就没关系了”。这种 “不孝言论” 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曹操正好借此机会,以 “不孝” 的罪名把孔融处死了,还株连了他的家人。 其实孔融的 “不孝言论”,并不是真的不孝顺,而是他用来反对曹操的 “武器”。当时曹操提倡 “孝道”,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孔融却故意发表 “不孝言论”,讽刺曹操的 “虚伪”。可他没想到,曹操真的会以 “不孝” 的罪名杀了他,而且还让他背上了 “不孝” 的骂名。 现在再看 “孔融让梨” 和 “孔融之死”,其实是孔融一生的 “反差”:小时候他是 “谦让” 的代表,成年后他是 “耿直” 的代表,可惜他生错了时代,最终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6: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27: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6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