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2、形成价值的是抽象劳动 2、形成价值的是抽象劳动 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这是使商品能够相互区别的东西,正是由于有这个区别,各种商品才需要交换。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各种商品除了以其使用价值而相互区别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同质的东西——价值。这种同质的价值,按理是不能由不同形式的劳动即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断定: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除了作为具体劳动这一面不同以外,一定还有相同的一面。 这种相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尽管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如木匠劳动、铁匠劳动、裁缝劳动等等,在具体形式是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人的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包括脑力和体力)在生产上的一种消耗或支出。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把生产活动的特殊形式置于度外,从而也把劳动的有用性质置于度外,那便只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2]因此,包含在生产各种商品的不同劳动中的共同的东西,乃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正是由这种抽象劳动形成的。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人类劳动的两个方面。因此,只要有具体劳动存在,同时也就会有抽象劳动。马克思曾经十分明确地指出,抽象劳动或一般劳动乃是一个“适用于一切时代”的范畴,尽管它的适用程度在不同时代可以有很大的差别。[3]但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样一点:并非在任何时候抽象劳动都形成价值,都采取价值这种形式,而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才是如此。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拿原始氏族成员的劳动与小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作一个比较。 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生产资料归公社集体所有,氏族成员进行集体劳动,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在这种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直接服从于集体的需要,具有直接的社会性质。大家劳动完了,就共同享用集体的劳动成果,根本不需要将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彼此进行交换,在他们的经济关系中,不需要遵守等量劳动相交换(等价交换)的原则,不存在价值关系。这样,生产者的劳动,自然就无须表现为价值,不必采取价值的形式。 小商品生产者的情况恰好相反。他们是私有者,每个人的劳动首先是作为私人劳动而投入生产过程的。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是私人性的,因而劳动产品也便属于私人即生产者个人所有。但另一方面,每个小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都是社会性的。因为他们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彼此为满足对方的需要而生产。
00:00 / 1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统一-资本论1卷1章2节4 4、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在表现价值的劳动中,劳动的有用形式即缝和织的区别也被抽去了。作为使用价值的上衣和麻布是有一定目的的生产活动同布和纱的结合,而作为价值的上衣和麻布,不过是同种劳动的凝结,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正是由于缝和织具有不同的质,它们才是形成作为使用价值的上衣和麻布的要素;而只是由于它们的特殊的质被抽去,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人类劳动的质,它们才是上衣价值和麻布价值的实体。 可是,上衣和麻布不仅是价值,而且是一定量的价值。假定,1件上衣的价值比10码麻布的价值大1倍。它们价值量是由于麻布包含的劳动只有上衣的一半,因而生产后者所要耗费劳动力的时间必须比生产前者多1倍。 因此,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在前一种情况下,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在后一种情况下,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既然商品的价值量只是表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那末,在一定的比例上,各种商品应该总是等量的价值。 更多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更多的物质财富,随着物质财富的量的增长,它的价值量可能同时下降。这种对立的运动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因此,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相反地,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因此,那种能提高劳动成效从而增加劳动所提供的使用价值量的生产力变化,如果会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就会减少这个增大的总量的价值量。反之亦然。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00:00 / 2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抽样劳动创造价值是人类共同的经济形态 马克思阐释和推进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意义,至今仍被人们所忽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揭示了商品价值是由人类抽象劳动所凝结,而抽象劳动舍弃了种族和肤色,民族和国家等等具体的特征,它是一种人的劳动,即凡是人都可以具有的劳动。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能够成为世界各民族都可以接受的人类共同的经济形态。而且事实上,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里已经用相当明晰的语言表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是介于自然经济和将来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第二大形态”。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意义首先在于,它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共同的经济形态。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出了资本增值的秘密,论证了资本的本性与本能,即自强不息的增值愿望和动机。这是全世界各民族得以实行资本主义的充分条件——增殖作为资本的内在冲动,一经产生,它就必然地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冲破一切自然的和地方性的限制,发展海外贸易,建立世界市场,把全世界连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 了解了马克思以上理论背景以后,再来解构这段引文所包含的历史逻辑。第一,马克思的这段话不仅总结了15世纪末至他的时代所发生的世界历史,而且也为自后世界历史的演变所证实。资本主义首先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宗教统治边缘化的西欧一些地方形成民族国家,然后因为对外贸易而向世界各地扩张与发展,至今在全世界已经形成将近200个民族国家或具有相近特征的经济与政治共同体。这些产生于600年以来不同阶段的民族国家,一方面参加以联合国与其他的形式的国际机构或组织(2017年,联合国已经拥有193个会员国,占到世界总人口的95%以上),共同协商与他们安全及发展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以世界贸易组织方式,共存于统一的世界市场里(目前世贸组织拥有164个成员,其间的贸易总额占到全球的98%)。一个十分显著的事实是,民族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体系的细胞和世界秩序的基础。所以,产生于不同时期的各个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以来的最大发展成果。 #经济 #中国 #美国 #deepseekv2 #deepseek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27: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
00:00 / 07: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6: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9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1
00:00 / 1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3